———即墨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亮點解析 即墨市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堅持“四個到位”、抓好五件大事、強化“三項措施”,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亮點頻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十名。
“四面入手”保障有力
當前,區域競爭越來越向環境競爭演化,即墨市從組織領導、規劃指導、責任落實、宣傳發動四方面入手,像經營品牌一樣經營城市環境,為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即墨市設立了環境質量、環境建設等5個專業工作組和機動車尾氣、電鍍行業治理等6個專項治理小組,形成了上下聯動、人人參與、八方支持的良好局面。聘請專家制定了一整套科學完整的創模規劃體系,并據此制定了《清潔生產規劃》、《綠色系列創建規劃》兩部體現即墨特色的子規劃,既立足即墨市情,又著眼創模指標和長遠發展,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規劃體系。
市政府與有關部門、單位簽訂“創模范城市責任書”,對年度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工作措施、時間進度和要求等都做出詳細的規定。同時制定完善了創模工作考核辦法,并納入對各鎮、各部門的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通過印發宣傳材料、舉辦環保培訓班、召開生態建設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倡導生態意識,營造出了“創模”的濃厚氛圍。
五件實事直擊“軟肋”
即墨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下大力氣抓好“碧水、藍天、綠化、寧靜、潔凈”五件實事,件件實事直擊“軟肋”,使城市環境質量大為改善。
他們連續三年在城區實施雨污水管網改造工程,鋪設城區雨污水管道128公里,整治污染點源75處;對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污量大、污染糾紛集中的行業進行拉網式檢查,對60多家重點企業的污染防治設施實施了全面達標工程,關停了2家電鍍企業;啟動了墨水河、龍泉河綜合整治工程,該工程同時被列入青島市重點辦好的12件實事之一,通過治污、治河、綠化和景觀建設,使河水變清、兩岸變綠,成為城區的景觀河。
從2002年以來,該市累計投資5.3億元,新造林30.5萬畝,使林木覆蓋率由原來的17.59%提高到現在的28.32%;實施了以立體綠化為重點的城區立體綠化,高標準完成了青煙路、藍鰲路綜合整治等重點綠化工程建設,新增城市綠化面積768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1.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6平方米。
同時,即墨市投資4200萬元建成了日處理能力400噸、目前全省縣級城市最先進的垃圾處理場一期工程,在城區實施集裝箱化和封閉容器化的垃圾收集方式;集中開展了占路經營、亂貼亂畫、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專項整治,三年來共查處亂貼亂畫行為3000多起,清除非法小廣告5萬多處;對城區8條主要街道兩側的道路和65個城中村的主要街道進行了凈化、美化、綠化和亮化,清除垃圾死角,改善衛生設施,使城市環境質量得以明顯改善。
“三項措施”蓄足后勁
“創模范城市”工作頭多事繁,根據工作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即墨市又采取了企業入園區、多元化籌資、創建全國生態示范區三項措施,為“創模”工作蓄足了后勁。
一方面規劃建設了多個省級工業園區和市級工業基地,引導企業分門別類進園生產,以集中治理工業污染源,目前全市已有2696家內外資企業進入園區,占全市企業總數的51%。另一方面,加快引進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項目,不斷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幅度降低了耗能大、耗水多、技術水平低的產業比重,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該市每萬元GDP耗標準煤達到0.83噸,耗水達到35.26噸。
即墨將40%的城建資金用于生態保護與建設,同時堅持環保建設與招商引資相結合,注重借助外力加大生態投入。三年來,即墨環境保護和建設投資累計達15.8億元,投資指數分別達到2.52%、2.99%、2.54%。
此外,即墨市還制定了《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和《生態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深入扎實地開展產業結構調整、資源有效利用、環境質量改善、城鄉綠化等各項工作,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1.5平方公里,礦山土地復墾率60%以上,改造中低產田16.5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5萬畝,農用薄膜回收處理率92.8%;發展各類農產品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基地46個,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5個、有機食品認證1個、農產品注冊商標33個。目前,即墨市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考核驗收,達到了國家生態示范區一類標準。(楊明濤張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