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淄川一名曾從事炒瓜子行業的讀者打來電話,揭露炒瓜子行業的業內黑幕:石蠟、明礬、香精、色素等都在炒制瓜子的過程中派上用場。
瓜子身披多重“外衣”
10月24日14:00,記者在淄川城區見到了這位姓孫的讀者。孫先生告訴記者,他以前做過炒瓜子生意,現在不做了。孫
先生給記者展示了隨身帶著的兩個小塑料袋,里面裝著少量的白色粉末狀物質。孫先生告訴記者,其中一種白色粉末是明礬,另一種是滑石粉,都是炒瓜子時要用到的添加劑。
“炒瓜子之前都要先煮瓜子,這時放些有吸水功能的明礬,可以使瓜子不易受潮變軟。炒瓜子時我們一般用工業用鹽來炒,因為工業用鹽要比食用鹽便宜很多。炒出來的瓜子味道差不多。”孫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讓瓜子好看,還要對瓜子進行‘拋光’。‘拋光’時一般都用滑石粉,但如果用工業石蠟的話效果會更好。”孫先生說,如果還要制成桔子等不同口味的瓜子,在炒瓜子的時候往里加香精、甜蜜素及各種口味的調料就可以了。
盡量別嗑瓜子
孫先生所說的炒瓜子中添加的明礬、滑石粉等是否也對人體有所危害呢?淄博市衛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明礬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鋁,如果長期食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早期癥狀表現為身體虛弱、抑郁、焦躁、記憶力減退,嚴重時會造成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如果在腦內沉積過多會造成癡呆和帕金森癥;甜蜜素的甜度為蔗糖的50倍,如果不嚴格遵循“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要求而過量使用,會危害人體的肝臟及神經系統,對老人、孕婦、小孩的危害尤為明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用石蠟、明礬等炒制的瓜子,有害成分都集中在表皮上,他提醒說,吃瓜子的時候應盡量不要讓嘴唇接觸到瓜子皮。
執法遭遇“無國標”尷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炒貨行業一直沒有國家標準,因此無論是衛生防疫部門還是質量監督部門,在日常的治理過程中都面臨無法可依的尷尬,使許多不法業戶鉆了“無國標”的空子。淄博市質量監督局標準化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炒貨行業的產品質量標準,使得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督過程中無標準可依。但正規的炒貨廠商都有自己制定的企業標準,這些標準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審核后,產品才可以投入生產。應該說,由企業標準的正規廠家生產的炒貨產品,市民們可以放心食用,所以,消費者買瓜子應該盡量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
連裹著一層厚厚“外衣”的栗子和瓜子都令人這樣不放心,飲食業還有多少不被我們所知的“內幕”,如果你對某些食品制作“內幕”有所了解的話,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讓我們共揭黑幕。(記者
薛忠瑜 策劃 邊立平)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