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法人員正在調查傳銷組織 |
|
一座寫字樓五個傳銷窩
開發區工商和公安部門昨在武夷山路端掉5個傳銷團伙,昨晚大清查又端掉28個窩點
渾濁的空氣中,一個個男女近乎瘋狂地喊叫著“財富”的號子……昨日上午,根據市民舉報,開發區工商、公安執法人員趕到武夷山路431號寫字樓內連端5個正在培訓的傳銷窩點。昨晚,開發區工商、公安兩部門又聯合行動,端掉了28個傳銷窩點,查獲了136個傳銷人員。
據了解,這是11月1日《禁止傳銷條例》施行以來,我市一次查處傳銷窩點最多的一次。
■現場一:要查三家逮住五家
“武夷山路431號寫字樓上面有好幾伙男女在搞傳銷,大白天上課,上課時又是唱歌又是演講,鬧得四處鄰居無法正常生活。”昨天上午9時,15名工商、公安執法人員接到舉報后兵分兩路,沿著寫字樓兩個入口向上清查。
“我們明明查的是3樓、4樓的團伙,卻發現5樓有人紛紛往下逃竄,將他們當場堵住后,順藤摸瓜,又摸出來倆。”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寫字樓的入口早已經被執法人員堵住,現場接受培訓的56個傳銷男女都被執法人員一一給堵了回去。
執法人員當場調查后發現,被查的5個傳銷團伙是各自獨立的團伙,其中一伙是傳銷“cake”化妝品,一伙是拿馨潔護發洗發用品上門搞傳銷的,另3個傳銷團伙沒有任何產品。經過執法人員現場調查,參加傳銷的人多來自濱州、濟寧、泰安及安徽等地,年齡最小的17周歲,最大的25歲,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70%,中專占20%,大專、高中、小學占10%。
“我們這次又發現了4個‘老油子’了,他們都已經被查兩次以上了。這些人被傳銷騙光錢,想再撈回來,就到新的傳銷團伙里,去騙別人。”執法人員說。
昨天上午,根據傳銷人員的交待,執法人員趕到開發區丁家河一小區內查獲了傳銷人員的居住點。執法人員告訴記者,“50平方米的小套二的房子里,地上鋪一些泡沫就成了床,兩個小臥室里住了20多個男女,地上堆滿了行李。”
執法人員當場查封了5個傳銷培訓房間,并把56個傳銷人員集中起來說服教育,并當場驅散了剛參加的人員。8個“小頭目”、“傳銷油子”被帶到當地派出所進一步調查。
■現場二:一晚上端掉28個窩點
昨晚7時30分,開發區工商分局執法人員會同公安部門兵分三路對傳銷活動猖獗的薛家島碧海花園、九州花園、魯澤花園三小區進行了集中清查,記者跟隨一路工商執法人員來到碧海花園8號樓,在一房間內,從河南來開發區“淘金”的董某和侄子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竟然謊稱是到開發區考察廢品收購市場,但已經考察了20多天廢品市場的董某竟然對一斤廢紙的價格都搞不清。看到叔叔滿頭大汗尷尬樣,董某的侄子最終承認他們是來這里搞“人際網絡”工作的。
136個被騙來參加傳銷人員被遣散,兩個傳銷頭目被警方帶回審查。
揭秘
名單上面有玄機
“高飛:女,20歲,性格外向,售貨員。超前意識:中,掙錢欲望:中,工資:600元左右,剛下學。”在6樓的正華公司“cake”傳銷窩內,執法人員從鄒平男子李剛的筆記里翻出了這樣一張特殊的名單。“我們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名單,簡直就是一個檔案。”執法人員介紹,名單上記錄著14個男女的姓名、性別、年齡、性格、工作、超前意識、掙錢欲望等,“李剛下一步就要根根這個名單繼續拉人頭。”
20歲的李剛自稱,自己高考落榜后,就外出打工,感覺打工掙錢太少就跟著別人來參加活動,被查獲時,李剛已經交給上線2900元買了一套化妝品,并且發展了兩個下線。執法人員介紹,無獨有偶,執法人員在傳銷窩點內又發現了一張類似的名單,“我們調查后發現,名單上的發展目標除了親戚同學,再就是網友,全都是‘宰熟’。”
反響
鄰居們拍手稱快
“早就該抓他們了,這幫子人整天做夢。”看到執法人員前來清查,碧海花園的居民可謂“拍手稱快”。一位姓馬的大媽告訴記者,這幫人成群結隊,在小區里進進出出,從他們租住的房屋窗戶里會不時傳出“一年掙上100萬”的呼喊聲。“我聽后都覺得可笑,正經事不干,難道整天待在屋里上課就能發大財?”在一旁的劉大爺搖了搖頭。
調查
多是老鄉騙老鄉
“我們是在搞直銷,不是傳銷。我們都是親戚。”在濱海花園一個傳銷團伙的小頭目振振有辭地說,執法人員當場反問:“你給我說說這都是你的哪些親戚?”小頭目一下子懵了,說不出話了。
記者跟隨執法人員清查碧海花園內的三個傳銷窩時,傳銷人員都是按籍貫分類居住,居住在這三個窩點的人員分別是浙江、山西和河南,每個窩點之間絕對不存在串省份的現象。
為什么會這樣呢?執法人員分析認為,這是傳銷組織出現的一種新特點,“他們這樣做是組織者為便于組織管理傳銷人員,是有意識劃分的,說白了就是‘老鄉騙老鄉’。”(陳勇
尹建筑 蔣健 為您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