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出獨特的文明樂章 ———寫在青島市榮獲首批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之際(三)
本報記者 隋峻
青島以“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綽約風姿贏得了世人的贊譽。現在,“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已經跨越“紅
瓦綠樹”,以特有的方式詮釋著新青島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行進坐標。 讓我們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恢弘的交響樂中,聆聽屬于青島的獨特樂章。
文明,在城市精神中凝聚
2002年,一場塑造城市精神的大討論在青島拉開了帷幕。機關干部、社區居民、大中學生、部隊官兵、外來務工者紛紛加入其中,提出了5萬多條有關城市精神的表述。2003年,青島城市精神論壇和“青島讓我感動”主題活動得以成功舉辦。集全市人民的智慧,以“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終于提煉出來。
誠信:對個人來說,是孕育其品質的基礎;對于一個社會來說,是文明的基礎。
2003年,我市提出了“誠信青島”建設目標,確定了著力打造“誠信政府”、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系統、個人信用系統,發展以信用咨詢、公證和擔保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信用服務系統的主要任務。
兩年多來,在“誠信青島”建設中,黨政機關開展了“爭創文明處室、標兵處室,做人民好公仆”活動;企業開展了“鑄造誠信”活動。此外,“誠信醫院”、“誠信個體工商戶”等評選活動同樣成效斐然。
“誠信青島”,已經成為青島城市競爭力的深厚支撐,成為青島加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青島人有著海一樣的胸懷。青島的城市精神自然也有著“海納百川”的內涵。來自莒南的青島63中學學生王鴻雁自小學開始就在青島借讀。為了節省借讀費,去年夏天,她只能回老家讀書。在全市各界興起踐行城市精神的高潮中,市教育局取消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借讀費,王鴻雁終于又回到了她熟悉的課堂。
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從每個市民的言行細節中體現。“微塵”就是這個細節最好的代言人之一。
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位署名“微塵”、未留聯系方式的中年女子向東南亞海嘯災區捐款5萬元。就是這位女性,曾多次為抗擊非典、新疆地震等匿名捐款。“微塵”很快成為島城家喻戶曉的名字,很多市民以“微塵”的名義捐款。近日,“微塵”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的榮譽稱號,它已經成為一個影響越來越廣的公益品牌,成為青島人相互關愛、踐行城市精神的一個象征。
今年4月25日,一位王姓女出租車司機在參加電臺某節目時無意透露因女兒患白血病而交不起車輛保險的事情。節目播出當天,有些剛剛下飛機乘坐出租車返家的市民聽到消息直接趕到廣電大廈捐款。到晚上8點多,仍有不少人打進電話表示關注和捐助意向。
4月28日,青島人民廣播電臺為救助這個女孩,又通過電波發起了“愛心在延續”慈善募捐活動,廣大市民紛紛捐款。一位70多歲的老大娘打聽了很多人,倒了幾次公交車來到現場,捐上了帶著她體溫的50塊錢。兩天,共收到捐款30余萬元。
愛心把島城市民緊緊連在一起。美麗的島城不僅洋溢著美麗的風情,同時城市文明也在彰顯著她巨大的魅力。
周日志愿者行動、街頭抓拍不文明行為、市民文明巡訪團……島城的老老少少都把對城市的熱愛化為了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具體行動。
以“誠信、和諧、博大、卓越”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不斷增強著全體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城市精神正成為推動青島跨越式發展的巨大力量。
文明,在追求卓越中弘揚
青島是一個隨時都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
11件全國馳名商標、31個中國名牌產品,名牌企業的經濟總量已占全市工業的50%以上,青島作為品牌城市實至名歸。提起海爾、海信、青啤、澳柯瑪、雙星這些名字,人們自然而然地就聯想到了青島。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除了工業品牌,“真誠到永遠”、“96111”、“海濱小金”、“公交張鋒”……一批服務品牌正在昂揚崛起。
公用事業“96111(現為12319)服務熱線”是服務品牌中的名牌。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號碼,卻負責受理全市市民關于供水、供氣、供熱、市政排水、道路養護、環境衛生等的來電處理,一天平均接聽3800多個電話,最多時一天上萬個。
政務品牌近兩年來的興起,與產品品牌、服務品牌一道構成支撐“品牌青島”的金三角。“真情相助”、“市情信達”、“人誠事公”……僅從這些政務品牌的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理念正在推動著機關作風的轉變。
在所有的政務品牌中,“問情于民、問意于民、問計于民、問策于民”的市民月活動,正在成為青島推進民主政治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閃亮品牌。從2003年開始,我市連續三年在7月成功地開展了“我為青島發展獻計策”市民月活動。認真辦理“市民月”中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成了政府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求真務實的實際行動。
從產品品牌到服務品牌再到政務品牌,品牌,見證并推動著青島的文明演進,牽領著這座城市走向文明的步伐。
海爾、許振超,這對享譽全國的“雙子星”,在島城發揮著巨大的榜樣作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單位學海爾、個人學許振超”和“個人創一流業績、企業創一流品牌、社會創一流環境”的“雙學三創”活動中,活力迸發,“絕活”越練越多,出現了群星爭燦的新景觀。在一份十幾頁的青島市專業技術能手申報明細表中,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行各業的骨干、尖兵的拿手“絕活”:水質檢測“一測準”、中藥調配“一抓準”、公交線路“一口清”……“雙學三創”活動在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詮釋。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與青島追求卓越的品格相得益彰。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帆賽舉辦城市,為了體現人文奧運的理念,突出“新青島、新奧運”的主題,我市開展了“我是五環小藍帽,我為奧運作貢獻”、奧林匹克文化節等活動。“情系奧運,牽手文明”千名大學生文明禮儀宣講演示團深入機關、學校、社區、企業,從一句文明的話語、一個文明的舉動做起,讓廣大市民置身于人文奧運的濃濃氛圍之中。
CCTV中國最具活力城市頒獎詞中對青島是這樣描述的:這座海邊的城市,目光早已放之四海,這座追求卓越的城市,正攜手奧運,將目標指向更高。
文明,在平安和諧中提升
文明是什么?有人說,文明說來也很簡單,簡單到“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斑馬線”……可是,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總會被一些人破壞,影響著城市的文明形象。
只有先“治”序,才能有秩序。為了建立一個良好的交通秩序,自2003年3月份開始,市文明辦、市公安局在全市開展了以“車讓人,讓出一分文明;人讓車,讓出一分安全;車讓車,讓出一分秩序”為主要內容的“三讓”活動,樹起了人性化道路交通管理新理念。統計數字顯示,“三讓”活動開展以來,我市道路交通狀況大大改善,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項指標明顯下降。僅僅數月,行人穿行斑馬線等待率就從4%上升到25%。
長治久安,是文明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有金磚、有銀磚,不如家中有平安”,古樸的民謠折射出百姓對安定、祥和生活的追求。
2004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創建“平安青島”的意見》及26個相關配套文件,明確了創建“平安青島”的工作思路。
2005年1月市統計局公布的“公眾安全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到了95.6%,連續兩年保持了較高水平;市統計局對100家來青投資企業抽樣調查,評價最好的是社會治安,比這些企業原所在地高出9個百分點。
溫馨、和諧的社會風氣正從“平安青島”的基石上營造出來。
“和諧,是城市發展的最高境界”,把青島打造成富有人性、最適合人居住的“和諧之城”,已成為這個城市的管理者和全體市民的共同心愿,和諧之美也正從點滴中呈現出來———
去年,全市發放養老金42.5億元,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已達100萬人以上。
每年集中力量解決城市“南北差距”的若干突出問題,提出“力爭用三至五年的時間,使南北差距得到根本扭轉”的目標。
今年4月29日,四方區首屆鄰居節正式啟動。“鄰居之間要多一點忍讓,多一點關懷”、“說實話,如果沒有鄰居節,我一般不會主動去提醒鄰居收衣服”……一句句真摯樸實的話語,體現的是對和諧生活、和諧社會的呼喚。
……
今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見》。正如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杜世成今年3月做客人民網時所說:“和諧是青島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涵,經過我們的努力,這種精神一定會轉化為推進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體現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獨特、感人的樂章只是交響樂中最吸引人的片段。譜寫好每一個“音符”,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讓生活更美好,這,應該是我們文明城市建設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