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代課教師意欲出走
報告摘要——對于他(一位代課教師)的坦率和真誠,我無言以對,即便是他說現在就走,又有什么理由留人呢?然而,如果沒有他們,誰來支撐落后地區農村的基礎教育呢?
劉福榮告訴記者,他當時之所以討得起老婆生得起孩子,是因為當時父母積蓄了一
筆錢,而不少青年代課教師,連老婆也討不起。
這和西北農村的聘金習俗相關,部分青年代課教師根本付不起送給女方家庭1萬至2萬元的聘金。
他們每年才四五百元的工資,即使不吃不喝20年也攢不到1萬元,所以只能單身。
和老代課教師王政明同在張家堡小學的代課教師劉秉章已經32歲了,也因付不起聘金至今單身。幾次相親中,他頗受刺激,他告訴記者:“幾乎每相親一次,女方得知我是代課教師,甩頭就走。還有的拋下一句話,你40元一月的工資,是你養女人還是女人養你?”所以他想努力轉正,貸了3000元款考取了大專文憑,并成為了學區的教育骨干。“但現在還是不能轉正,不要說討老婆,就是這3000元債,十年都還不完。”他嘆了口氣,“我們在學校不如公辦教師,在農村不如農民,我們到底是什么人,我們也說不清楚。”
北寨鎮的代課教師王維宏今年已經39歲了,也是北寨學區的教育骨干,他頗為傷感地告訴前來調研的縣委副書記李迎新,人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自己卻每況愈下。并說下一學期自己也想外出,去新疆摘棉花或受聘私立學校。
他的這個想法和北寨中學的青年代課教師陳廉儒直接相關。陳廉儒原來是該校高三的語文教師,前幾年應聘到西北條件較好的酒泉一家私立中學,月工資2400元,早先家里窮得一塌糊涂,現在不僅還清了貸款,還蓋起了一院青磚大瓦房。記者發現,陳廉儒現象已慢慢在渭源縣那些有能力跳槽或打工的青年教師中擴散。
這種現象讓北寨鎮的學區校長于建邦很不安。北寨公辦教師有101人,代課教師54人。其中三個教育點各有一名教師,均在偏僻山村,公辦教師不愿去,所以都是代課教師撐著。于建邦告訴記者,代課教師至少承擔著學區一半的教育任務,他們一走,北寨學區就會崩潰。
所以,每次開學時,于建邦就開始發愁。為了從感情上留住代課教師,于建邦從極其貧乏的辦公經費中擠出錢,過節時給每位代課老師加送50斤面粉,勸說他們“要一切為了孩子”。這些行動感動了不少代課教師。
但對于這些堅持下來的代課老師,于建邦校長的感覺和接受記者調查的其他校長一樣心情矛盾:“我一個公辦老師每天40元,而他們一個月才40元,嚴重的同工不同酬。從工作上我當然希望他們留下來,但從內心上又覺得太虧待他們了,很愧疚……”
而有一所小學的校長,為了動員代課教師能夠在開學時回到學校,年前就買上禮品挨家挨戶去拜年。更有一些貧困村鎮的學校,由于代課教師流失嚴重,不得不將一些初中畢業生,甚至小學畢業生請來當代課教師。
要從根本上來解決代課教師問題
報告摘要——“代課教師”是一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他們生活在農村的最下層,他們的收入連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又不失作為“人師”的尊嚴。如果說要解決“三農問題”的話,那么“代課教師”是“三農問題”中最希望能夠得到解決的問題。
新華社報道,甘肅省現有農村代課教師3.2萬多人,占到農村小學教師的28.2%。西北師大副校長、教育學學者王嘉毅教授告訴本報,西部12省、市、自治區的代課教師共有50.6萬人,約占西部農村教師的20%。
他認為渭源的代課教師狀況在西部很有代表性。
為什么代課教師的待遇如此低下,渭源縣為什么不拿出一定的財力解決這一問題?一開始,對基層不甚了解的這位掛職縣委副書記李迎新也疑竇重重。
但很快他弄清,想依靠縣財政來解決渭源代課教師問題根本不可能。目前渭源全年的財政收入大約2000萬元,只夠付全縣5000名教師及公務員一個多月的工資!其中教師占了3000多人,教育經費已占該縣總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近億的財政空缺,均要靠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
整個甘肅的貧困市縣的情況也相似。甘肅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一半是國家重點扶貧縣,有60多個縣(市區)要依靠國家財政補貼才能撐下去,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8年列全國末位,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盡管自1999年來,全省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基本上都在30%左右,但縣級財政大大超出了這個平均水平。民盟甘肅省委的一份調查顯示,甘肅有些貧困縣的教育經費支出已占到財政總支出的80%。就是說,這類縣只要給老師發發工資,其他所有的公共事業就都將做不了。
所以,渭源縣針對這些代課教師,盡管已經多次召開過專門會議,準備適當提高他們的生活待遇,但終因財力拮據無法兌現。并且,縣級財政為了減小財政支出,就開始嚴格控制公辦教師的編制,以致一些師范畢業生因缺編當不上老師,而良莠不齊的代課教師長期撐著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這筆財政賬是很容易算的,進一個公辦老師所要支出的工資可以請10個甚至30個代課老師。
李迎新對此反復在心里折騰:“渭源縣基礎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誰能幫助渭源縣走出這一困境?”
李迎新思考的結果,認為有必要修改我國義務教育的投資主體。他說:“西部面臨的財政困境,其實已經充分地說明,有關政策中規定讓縣級財政來負擔義務教育的支出已經不符合貧困地區的實際。這樣只會使越窮的地方越辦不起教育,越沒教育越窮。”他認為,義務教育應由國家財政來直接投資,才可能縮小教育上的城鄉差距、東西差距,才可能從根本上真正解決資金困難造成的代課教師問題。
他把這一想法在一次大學同學的聚會上說了,一開始他那些事業有成的同學均沒注意。他一下子就急了:“代課教師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你們知不知道?農村教育已經很危險,你們知不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指著他們那桌豐盛的飯菜說:“這樣一桌,對我們來說只是三四百元,對代課老師來說,就是一年的工資啊!”說到此處,他的淚水奪眶而出,頓時一桌無語。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