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到放學時間,學校附近小店里擠滿了買小食品的學生。雷林攝 |
“甜蜜滋味”加“漂亮外衣”
吸引人,多為三無產品衛生差校園周邊兒童食品藏隱患
近日,家住人民路附近李先生的兒子在學校旁邊買了一袋豆腐絲吃了,回家不久后就鬧肚子。近日,記者通過暗訪發現,許多學校尤其是小學門前小販、小店生意非常紅火,所賣的包裝鮮麗的小食品存在嚴重的衛生隱患。
暗訪小食品多為“三無”
在杭州路小學附近的小食品攤,記者發現一種價格僅為1角的細長條果凍,上面沒有任何品名標識,更別說生產廠址和生產日期,倒有點點污水沾在袋子上。記者問店主這樣的果凍怎樣吃,“用嘴直接咬個小口就可以吸著吃了”。店主滿不在乎地說,孩子們都是這么吃的。
記者在平安路二小附近看到不少麻辣小食品,售價1角到5角不等。記者拿起一包“麻辣肉筋”,包裝袋上“配料”欄里標明:由面粉、食用香精等制成。是所謂的“素食葷做”。只輕輕用手捏包裝袋,似乎就有油脂滲出。記者問店主,這些小食品能吃嗎?店主回答說:“當然了,極受孩子的歡迎,這種‘麻辣牛筋’十分夠味,質量請放心,賣得快每天都是新貨。”記者嘗了一口,有股麻辣味,但是吃完后,嘴里一直殘留著一股難聞的油膩味。
記者發現不少食品在包裝袋上注明“生產日期見封口”,但怎么找也找不到;還有的食品包裝上只標著產地為某省某市或某開發區,卻沒有具體地址、廠名。
目擊小學生貪吃零食
當記者來到人民路二小時,正趕上小學生放學。記者發現孩子們一出校門立刻散開,有的孩子擠進學校旁的小賣部,或三五成群圍在攤點前,買起各種小食品。攤主們飛快地接過一只只小手遞來的錢,根本來不及擦手就把孩子要的食品遞過去。
人民二小校門對面的一個小商店,店外桌子上面放著一個大紙箱,被許多學生圍了個水泄不通。紙箱里面堆放著牛肉干、魔鬼糖、七彩豆等五顏六色的小食品。人民路二小四年級的一位小學生陽陽(化名)拿著一包膨化食品與同學邊走邊吃。她告訴記者,爸爸媽媽每天給零花錢1元,上午她在學校旁邊的小店花了5角錢,買的是“麻辣肉筋”,下午她又花5角錢,買了一袋“好的吃”。和陽陽一樣,許多小學生每天基本都是這樣買零食的。
家長明知有害卻無奈
李先生的兒子今年讀四年級,一談到學校周邊的小食品就直搖頭:“這些食品一毛、五毛,價格雖便宜但不衛生,顏色這么鮮艷,不知加了什么添加劑。”李先生對記者說,孩子的自制力差,看見色彩鮮艷、好玩的東西就想買,家長實在是管不住。“我兒子口袋里常常裝著一些糖片、果凍什么的,那些泡泡糖吃起來口感又硬又差,只是有些甜味,我兒子說他就是吃那個甜味。”家長們普遍表示,小攤上的食品哪有衛生可言,但是小孩喜歡吃,如果不讓他們買就會大哭大鬧,家長也沒有辦法。即便有口頭的告誡,作用卻不大。
工商多次查處難根治
記者暗訪完后,與工商執法人員取得聯系。看到執法人員到來,一名店主竟然不承認紙箱中的小食品是賣的,當記者拿出拍下來的照片時,店主只得承認。執法人員當場將這些三無小食品查扣。
鞍山二路工商所宮豐華所長告訴記者,由于孩子們多喜歡色彩鮮艷,口味濃重的食品,因此為了增加色澤與口感,一些不法生產者會大量地使用添加劑和色素。這些小食品極有可能是由一些地下小作坊生產,缺乏衛生安全的保證,但由于價格低,再加上兒童的鑒別力與自制力不足,銷路十分好,盡管工商管理部門一再查收,仍然難以根除。 記者雷林
相關鏈接
三無食品危害大
《食品衛生法》第二十一條:定形包裝食品必須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根據不同產品分別按照規定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
衛生專家表示,小食品之所以色彩鮮艷,口味香甜,是因為這些小食品中大多加入了防腐劑、色素、甜味劑等添加劑。尤其是劣質的三無小食品,細菌總數、致病菌等衛生指標不合格,含有大量的色素、防腐劑等化學物質。化學物質超標可導致孩子基因突變,從而引發疾病,對孩子健康危害極大。因為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長期食用含有過量色素的食品,將影響神經系統的沖動傳導,容易引起孩子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食欲減退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