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安倍晉三受命出任官房長官后走出首相府。
10月31日,小泉內閣大換血。這一天,距小泉承諾退休的日子還有不到1年的時間。
小泉給新內閣設定的任務是著手解決財政重建、中央政府與地方財政的“三位一體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繼郵政民營化之后的各項課題。但是,從新內閣要員的年齡構成和政治傾向可以看出,培養下一代、延續政治血脈才是小泉的主要用意。
官房長官安倍晉三、外交大臣麻生太郎、財務大臣谷垣禎一是被日本輿論普遍看好的小泉接班人。
臨摹他們的政治肖像不難發現,他們與小泉有著密切的政治血緣關系。如果小泉的培養計劃獲得成功,即使小泉按時退位,日本政壇仍然隨處可見小泉的影子。
安倍晉三 忠誠換來高額政治回報
10月31日,小泉純一郎舉行閉門會議決定新任內閣成員名單之前,特意召見了安倍晉三,叫他等待內閣名單出爐,并告訴他:“我希望你能承擔更多責任。”安倍在隨后向媒體轉述這一細節時說:“無論我被安排擔任什么職位,我都決心與小泉首相一起推進改革。”安倍晉三沒有等很久,當天下午,在小泉拿出的新任內閣名單中,他被提名擔任重要性僅次于首相、被比喻為“首相賢內助”的內閣官房長官職位。
性格:身居要職后變得安靜
安倍晉三政治態度強硬,但是與另一名同樣想要競爭下任首相職位的同僚麻生太郎相比,他被日本媒體評論為“更加安靜一些”。日本共同社指出,一旦成為代表首相的官房長官,安倍就將只能宣布政府的官方觀點,所以安倍將不得不為適應這個角色下番苦功。
內閣改組的翌日,安倍在會見記者時神情頗為緊張。他說:“我已在祭祖時告訴擔任過官房長官之職的父親(即已故前外相安倍晉太郎)此事,還跟我太太打好了招呼,告訴她以后公務纏身,請她多多費心。”關于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安倍在11月2日的記者招待會上也變得措辭謹慎起來:“我認為重要的是理解中韓兩國表示不滿的立場,并在此基礎上對之進行真誠的解釋和處理。”對于綁架問題若無進展是否會發動對朝經濟制裁一事,安倍也顯得含糊其辭,稱“必須考慮到各種方面的問題”,“同時采取對話和施壓的辦法”等,顯示出他在一貫強硬的朝鮮問題上立場有所軟化。
政見:比小泉還強硬的人
作為自民黨內著名的鷹派人物,安倍晉三從來不隱藏他的政治傾向,經常在日本面臨壓力的諸如朝鮮問題、中日關系、日本出兵伊拉克以及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等眾多問題上發表強硬觀點。
2001年,安倍晉三承認他向日本廣播公司施加壓力,刪節了一個有關戰爭的節目。2002年8月,安倍又對日本現行的和平憲法進行了抨擊,提出日本應當發展一個“小型”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系統。
在參拜靖國神社等歷史問題上,他的態度之強硬,比起小泉來有過之無不及。在今年10月17日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后,他發表聲明說,對于小泉這樣一名領袖來說,向那些為了國家“犧牲生命”的人們“致敬”是非常“自然的”。10月31日被任命為官房長官當天,安倍晉三又立刻就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作出表態:“任何成為首相的人都應該履行那一職責……我和小泉純一郎首相一樣,至今作為一個日本國民、作為政治家參拜了靖國神社。今后我的心意不會改變。”在被問及靖國神社里供奉的甲級戰犯靈位一事時,安倍晉三表示,他不想提及歷史舊事。
日本中央大學政治學教授斯蒂芬·里德認為,從安倍目前的態度看,一旦他當選,“他非常有可能采取更加強硬的路線”。許多研究日本政治的分析家都認為,毫無疑問,一旦安倍晉三上臺,日本政府必定會朝著右傾的方向邁進一大步。
與小泉關系:經常說“和小泉首相一樣”
雖然出身政治世家,但安倍晉三直到1993年才首次參加地方議會選舉。這樣的資歷通常不足以為他贏得目前的政治地位。但是他在處理朝鮮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以及由此獲得的廣泛支持成為了被小泉推上內閣官房長官的理由。但在私底下,小泉如此偏愛安倍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他的“忠誠”。
從擔任自民黨副秘書長及出任內閣官房副長官開始,安倍晉三就一直在各種場合為小泉的種種政策搖旗吶喊。在他的談話中,他經常謹慎地使用“和小泉首相一樣……”或者“與小泉首相一起……”等詞句。反過來,在小泉的支持下,安倍在政治上也迅速崛起。
安倍晉三是最被小泉看好的接班人,共同社的民意調查也顯示,希望安倍出任下屆首相的達51.9%,遠遠高出其他“后小泉”候選人。其他媒體所做的相關調查基本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安倍晉三是最適合接替小泉出任首相的人,其他三名候選人———麻生太郎、福田康夫和谷垣禎一的支持率基本接近,難分伯仲。因此,日本輿論甚至認為,下一屆首相已經呼之欲出。
小泉更是早在改組內閣當天的記者招待會上就表達了對安倍的殷切期望,稱“即使從長遠來看,安倍也適合官房長官一職。雖然這個官不好當,但積累的經驗能成為政治家從政史上的一筆巨大財富。”不過,擺在安倍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仍然堆積如山。先是“三位一體”改革問題爭取要在本月解決,但文部科學省在義務教育費上反對削減國庫負擔額,安倍能否壓制住這股反對之勢將是考驗他政治手腕的試金石。此外,預計政府金融機構的整并、國家公務員削減等問題也會遭到眾多官員的反對。
不過,對于“新內閣最應注重的問題”,《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外交防衛問題處于最末,僅占被調查者的9%.而在《讀賣新聞》的調查中,過半數的被調查者(54%)認為,新內閣不能在外交問題上有所成就。
麻生太郎 自認不能勝任外相的人
小泉說:“當年福田赳夫任外相的時候,日中關系非常好。讓一位鷹派人士負責外交事務,外交也許會更順利。”這是日本《讀賣新聞》披露的一個細節。據說當小泉宣布新內閣成員名單時,被提名擔任外相的麻生太郎自己都在疑惑,小泉選擇一名鷹派在日本外交的重要關頭擔任外相,真的不擔心他的“大嘴”惹來大麻煩嗎?
性格:冷酷傲慢的“大嘴”
如果說安倍晉三出任內閣官房長官是在許多政治分析家意料之中的話,同樣被看做小泉接班人之一的麻生太郎被提名擔任外相就讓不少人大跌了一次眼鏡。
在日本政壇,現年65歲的麻生太郎向來有“毒舌家”、“大嘴”等“美稱”。據日本媒體報道,麻生為人冷酷傲慢,說話口無遮攔,連小泉都曾遭受過他的痛罵。提起麻生,日本政界人士無不退避三舍。不論是過去還是最近,麻生的狂妄言論都為他本人和日本政府招來了不少麻煩,就在麻生太郎出任日本新外相當天,日本北海道少數民族群眾就向他和小泉寄去了抗議信,對麻生今年10月以總務大臣身份聲稱日本是“單一國家、單一文明、單一語言、單一文化和單一民族”的說法表示了抗議。
2003年,麻生還曾發表公然美化日本侵略和殖民統治的言論,歪曲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要求朝鮮人廢除本民族姓名,改用日本姓名的歷史說:“這始于朝鮮人要求賜給他們名字。”此言一出,輿論嘩然。
麻生還是親臺議員團體“日華關系議員懇談會”的副會長,曾積極推動李登輝“訪日”。他支持歪曲歷史的右翼教科書,公開宣稱:“日本無法與鄰國中國和韓國有一樣的歷史觀,要知道,中國和韓國的歷史觀是錯誤的。”
政見:深信中日面對面交流在增加
在目前中日關系政冷經熱的情況下,麻生對待中日關系的態度十分令人關注。據日本媒體報道,麻生太郎出任外相后,在首相官邸舉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拿出了小泉給他的紙條哀嘆說:“小泉首相只給了我一張紙,上面卻列出了六大外交任務,處理起來真的很難啊!”他隨后拿著紙條,念出了這些課題,包括日美關系、日朝關系、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普京訪日及北方四島問題、自衛隊駐扎伊拉克、日本與印度、韓國、中國關系問題。日本媒體認為,麻生把中日關系問題放到最后,十分耐人尋味。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雖然日中、日韓面臨的問題相似,但是由于日韓之間“價值觀”接近,解決日中、日韓問題要區別對待。
隔了兩天,麻生又在接受日本《讀賣新聞》采訪時解釋說:“日本和中國以及韓國在經濟方面繼續展開合作,面對面的交流在增加。還有其他一些方面我們也合作得不錯。我不認同談論與這兩個國家的關系時忽略這些積極方面的做法。當然,在政治方面存在一些困難,但是我也不認為這些困難會成為立刻嚴重損害日本國家利益的問題。”在談到是否會有意登上下一任日本首相的寶座時,麻生太郎倒是顯得比他的兩位競爭者安倍和谷垣坦率一些。剛剛出任外相,麻生就在接受《讀賣新聞》采訪時公開表示:“我愿意參加下一任日本首相的競爭。”
與小泉關系:說話口氣都模仿小泉
2004年4月,麻生太郎出馬與小泉競爭自民黨總裁的寶座,但是落敗。
此后,他一直在大方向上與小泉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上,麻生更是小泉的堅定支持者。
今年4月,當中日關系因為歷史問題趨于緊張的時候,麻生還堅持作為惟一的內閣成員參拜了靖國神社。今年8月在接受Bungei
Shunju月刊采訪時,麻生再次表達了對參拜的支持:“小泉首相應該繼續參拜靖國神社,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連續數任首相都進行了參拜。”在被問及假如他當選首相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的時候,麻升滿不在乎地回答說:“不論中國和韓國說什么,我們都應該若無其事。
解決靖國神社爭議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在他們(中韓等國)意識到再怎么抱怨都沒用的時候,參拜靖國神社就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10月31日晚,新一屆小泉內閣首次會議后,剛剛上任的麻生太郎就在外務省的新聞發布會上質疑韓國等國家提出的新建新追悼設施取代靖國神社的要求。他反問說:”新追悼設施建成之后就能解決靖國神社問題嗎?“當被記者問及自己是否會在任職期間參拜靖國神社時,麻生沒有明確回答,只是模仿小泉的一貫風格回答說:”我會作出適當的判斷。
谷垣禎一 吹著口哨向前走的人
現年60歲的谷垣禎一保留了財務大臣的職位。這被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是本次小泉改組內閣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與安倍晉三和麻生太郎相比,他同小泉的關系要疏遠得多,甚至在一些重大的改革議題上還存在尖銳沖突。但他終究留了下來。這可以理解為小泉推進財政改革離不開他,也可以理解為小泉多方下注。
性格:不愿過多表露政治野心
谷垣禎一出生于官宦家庭,父親谷垣專一擔任過文部科學大臣。
1972年從日本名校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后,他成為了一名律師。
1983年,父親谷垣專一去世后,谷垣禎一子承父業進入政壇,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成為財務大臣之前,他曾經涉足不同的政治領域:擔任過橋本內閣的科技廳長官,出任過小淵內閣大藏省(財務省的前身)的政務次官,擔任過森喜朗內閣的金融再生委員長。2002年9月30日,被小泉任命為國務大臣,擔任國家安全委員長之職,兼管食品安全事務。
谷垣禎一精通經濟政策,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得到各方普遍認同。“以吹著口哨向前走”為座右銘的他,雖然為人低調,不愿在媒體面前過多地表露自己的“政治野心”,但在《讀賣新聞》2001年的一次名為“本年度日本政壇上活躍的政治家”的民意調查中,卻出人意料地被排在了第一位。
政見:談及參拜問題含糊其詞
《芝加哥論壇報》認為與安倍晉三和麻生太郎相比,谷垣禎一是一個相對比較“鴿派”的人物。他反對修改憲法,支持“輕軍備、重經濟”的路線。但是在歷史問題上,他和小泉持有非常相似的觀點,曾經不顧國務大臣的身份前往參拜靖國神社。今年小泉參拜完靖國神社之后,當被記者問及如果當選首相,會否以首相身份參拜時,谷垣禎一說自己“無法回答假設性的問題”,在稍后的一次演講中,他又明言不會以首相的身份參拜,“只要那里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靈位,這件事情就很困難。”雖然小泉本次有意打造一個更保守、外交政策更強硬的內閣,但在經濟方面,仍將延續此前的政策,谷垣禎一也因此得以留任繼續推動經濟改革。他將和總務兼郵政民營化改革大臣竹中平藏與農林水產大臣中川昭一一起,幫助小泉繼續推進阻力重重的郵政私有化改革與財政體制改革。
與小泉關系:改組國有銀行與小泉相左
日本野村證券資深經濟學家TakahideKiuchi認為,本次小泉內閣改組,“谷垣禎一的留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此前有傳聞說,由于谷垣禎一和小泉在改組國有銀行上存在分歧,谷垣禎一可能落選本屆內閣。
郵政民營化法案通過后,改革國有8家金融機構成為小泉政策的另一個重心。小泉打算把8家國有金融機構合并為一家大的機構。
這8家金融機構包括日本協力銀行、日本開發銀行及其他側重國內借貸的機構。
雖然有批評家指責這些國有銀行工作效率低下,但是谷垣禎一認為,由于一些小企業很難從私人銀行貸款,仍有必要保留這些國有借貸機構。
上月初,小泉召集高級經濟顧問舉行會議,由于谷垣禎一和其他財政部人員堅持認為國有銀行的地位不可取代,遭到了小泉的指責。據與會的一位人士透露,當時小泉拍著桌子,聲稱如果私有銀行真的無法承擔國有銀行的一些工作,政府就應該想辦法如何使這些私人銀行能夠承擔。至于財政部不贊同小泉做法的原因,有人認為財政部是出于一己之私,因為國有銀行為財政部退休官員提供了誘人的職位。
在收到留任通知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谷垣禎一被問及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國有銀行改革的。“我的立場是我們應該首先分清這些銀行的角色,聽取用戶的意見,最后做出政治決定。”留任后的第二天,他繼續對小泉的合并方案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他說:“我并不是說所有貸方應該原封不動,但是我還不確定,如果這些機構都合并成一個大的實體,它們的效率是否會提高。”谷垣禎一從政20多年,通往首相府的道路仍布滿荊棘。除了國有銀行改制,他還要經受增稅、如何使越滾越大的國債雪球停下來等問題的考驗。TakahideKiuchi分析認為,如果谷垣禎一能夠克服官僚主義的干擾,向大家證明他對改革的熱情,他就有希望領跑下屆首相選舉。
本報記者 馬經 江瑋 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