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的開發開放,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寫入了“十一五”規劃建設,納入全國總體發展戰略布局。這是天津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天津十多年拼搏奮斗的結果,是“三五八十”積聚能量的釋放,是中央對天津工作的充分肯定。濱海新區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性發
展機遇。舉全市之力,借全國之勢,借世界之勢。
世界把目光聚焦到濱海新區,濱海新區正在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發展熱潮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后,濱海新區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發展熱潮。進入十月份以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熱情前來濱海新區投資發展,招商引資陡然劇增,經濟發展捷報頻傳:總投資25億美元的中聯國際在開發區奠基;市政府與中國民航總局簽署了共建國家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協議;銳志汽車下線;霍尼韋爾控制系統新工廠落成;開發區管委會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組建“天津泰達協和再生醫學有限公司”,建立國內第一個干細胞治療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市場營銷和治療一體化綜合平臺;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大樓落成……
在歷史的機遇面前,舉全市之力,借全國之勢,借世界之勢,濱海新區魅力無限昂勢騰飛。
十年拼搏打造優勢
在歷史發展的關頭,重要的就那么幾步。歷史的機遇,天津沒有錯過。199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五八十”四大奮斗目標,經過全市人民的拼搏和奮斗提前實現。濱海新區成為天津最大的經濟增長點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和廣闊空間,成為贏得競爭主動權的“制勝一招”。濱海新區從地方的決策,提升為中央的決策,被納入國家發展的總體布局。這是全市人民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斗,才主動創造出打造出平臺,積聚了能量,贏得了今天的機遇。
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濱海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250億元,年均遞增20.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3萬美元。財政收入由23.6億元增長到169億元,增長7倍。外貿出口由5億美元增長到137億美元,增長26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64億美元,世界500強中有70多家企業在新區投資,已成為外商在中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今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濱海新區經濟快速增長,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外貿出口、實際利用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超過20%,預計2005年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綜合實力和區域經濟帶動力進一步增強。濱海新區已經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較優勢,具備了服務區域經濟的基礎和能力。新區區位優勢、功能優勢、產業優勢、科技研發優勢、資源優勢明顯。這些優勢將在今后的發展中被充分調動起來,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制勝一招世界關注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閉幕后,濱海新區已成為全世界聚焦的熱點。
10月份,作為濱海新區核心區的開發區GDP完成53.0億元,可比增長23.5%。全區工業增加值完成45.3億元,可比增長27.2%,工業總產值完成194.9億元,現價增長23.6%。全區完成出口12.8億美元,增長18.0%。
10月份,開發區新批企業19家,增資20家,投資總額2.84億美元,合同外資額2.24億美元,實際到位1.31億美元。在新批準的大項目中,有天津建陽金屬配件有限公司、天津新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天津頂津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麗通炭素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高力預應力鋼絞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繼續增資擴大投入。這些企業看中的正是濱海新區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和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日前,開發區與森邦集團合作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廠與研發中心在開發區西區奠基。這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閉幕后,在濱海新區投資的最大的外商高科技企業。根據投資計劃,在未來的五年,該公司將在開發區西區建設8英寸、12英寸芯片生產廠,砷化鎵集成電路生產廠及相關產品的技術研發中心,總投資額將超過25億美元。10月17日,霍尼韋爾(天津)有限公司在開發區投資建設第二工廠。新工廠投資額約300萬美元,廠房建筑面積約3484平方米,預計3年后產值達到4000萬美元。
10月15日,以空港為旗艦中心的天津市四聯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展示中心、四聯汽車俱樂部、四聯空港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空港物流加工區落成開業。10月29日,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成立,在開發區舉行慶典。兩家公司的成立,必將進一步推動濱海新區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10月27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專程來津,到濱海新區考察,在出席天津濱海新區與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合作諒解備忘錄暨項目簽約與揭牌儀式、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開工奠基儀式上,他說,我們對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前景看好,愿意介紹和支持更多的新加坡企業積極參加濱海新區的開放開發,進一步加強與天津的合作交流,促進雙方共同發展。李顯龍的話,道出了濱海新區這一強大的區域經濟發展引擎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后呈現出的發展新態勢。
在令人振奮的10月當中,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大樓落成。中心將以“依法行政、優化環境、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為服務理念,具有政府服務、國際貿易、市場運營、信息集散、社會監督和人才交流等六大功能。中心對于增強港口競爭力和集聚效應,充分發揮濱海新區的服務、輻射和帶動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10月16日,市政府與國家民航總局簽署了共建國家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協議。國家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說,黨中央、國務院對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十分重視,這也為民航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機遇。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科技產業化基地,依托天津港保稅區的空港物流加工區而建。基地將重點發展民航科技裝備制造加工、研發、維修、技術服務、培訓等產業,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益,推進民航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全面提高中國民航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仔細分析10月份新區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項目,我們會發現,圍繞主導產業的大項目占了絕大多數。
10月份,濱海新區主導產業招商成績突出,產業聚集效應明顯,特別是化工產業的招商成為新的亮點。僅開發區新批準的項目中,就有20家化工類項目,25家項目從事電子元器件生產,10家汽車零部件項目。在增資項目中,22家為化工類項目,26家從事電子類,13家為汽車配套。此外,制造業項目增長勢頭迅猛,在新批186個項目中第二產業類項目有132個,占全部新批項目的71%。合同外資10.04億美元,占開發區全部新批合同外資的78%。這充分說明,濱海新區主導產業的發展繼續呈現出新的增長勢態。
濱海新區繼續吸引著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的目光。在開發區新批準項目中,有41個是跨國公司投資的項目,其中新批項目中有5個、增資項目有9個屬于世界500強項目。
濱海新區功能優勢顯著提高。這一地區具有集港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于一體的功能聚集優勢。天津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強。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多年來一直在全國各開發區中處于領先地位。天津港保稅區已成為服務華北、西北地區和北方最大的保稅通道,進出區貨物總值中60%以上是外省市創造的,被國家批準為區港聯動試點。在10月份的重大項目工程中,有許多是圍繞提升濱海新區功能優勢的項目,成為最大亮點。其中,市政府與國家民航總局共建國家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協議的簽署,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大樓的落成,是提升濱海新區國際貿易與航運功能,完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前來投資發展的重要舉措,必將進一步推動濱海新區臨空經濟和港口的快速發展。(記者
白俊峰 金永偉 王永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