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連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再次向市民傳遞這樣一個信號———我市的房地產市場正在越來越規范。
從《青島市商品住宅使用手冊》,到《青島市物業管理條例》;從《青島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到商品房銷售網上備案制度;從《青島市城市房地產開發
經營管理條例》,到正在征求意見的《青島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從《青島市整體廚房承攬合同》,到《青島市供用熱合同》……市民家居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在被越來越多的條例、文件、合同所包圍、滲透。說“今年是我市房地產市場的規范年”,這話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細究出臺這些政策的原因,可以發現,原本都是因為這些領域存在較多問題———譬如有的開發商通過假的銷控表制造旺銷假象影響購房者決策,譬如有的物業管理公司只收錢不服務,譬如有的裝修公司只裝修不保修等等問題,在侵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讓這些不規范的經營者引“火”上身———接連出臺的這些政策,正是為了規范他們的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以往,消費者與經營者的力量差距懸殊,因此只有忍氣吞聲的份兒;如今,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開發商已不再像以往那樣牛氣,此時來整頓市場,或許正是最佳時機。但整頓的結果如何,還要看落實是否到位。像剛推出的網上備案制度,就應該加大推行力度,不能給個別開發商留有尋找“對策”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