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宗偉 天藍、地綠、水清、氣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淄博市通過大搞生態建設,已走出了“工業越發展,污染越嚴重”的怪圈
“兩重天”
“大煙囪,冒黑煙,晚上星星看不見,一
年吸掉半塊磚”、“走路瞇著眼,吃飯捂著碗,推磨打著傘”……這是四五以前,在淄博坊間頗為流行的一些民謠,它反映了老工業區的市民對生存環境的不滿和無奈。 老百姓對生存環境僅停留在感性表述上,淄博市環保部門的一組數字則真切地記錄了當時生存狀態之惡劣:2001年前,淄博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不足100天,二氧化硫、煙塵、化工工藝廢氣年排放量均居全省之首,淄博一度登上“全國十大污染城市榜”。
淄博市民惡劣的生存環境如今已成為記憶,天藍、地綠、水清、氣爽,人與自然和諧相生,這是淄博大搞生態建設幾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淄博市環保局宣教科杜玉瑋告訴記者,3年來,淄博每年空氣質量好于二級的天數超過300天,主要環境空氣質量指標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實現近十年來最優。SO2、煙塵、工業粉塵和COD排放總量削減率均超過4%。“彈指4年間,恍若兩重天”,10月27日,淄博市中心廣場,一老者慨嘆。
治污:從結構調整上破題
“淄博要整治環境污染,除直接向污染源開刀外,重新調整工業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則是一條釜底抽薪的做法。”淄博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稱,淄博以重工業為主體,其石化、醫藥、陶瓷、建材、冶金等工業體系能耗高、污染大,加之當初規劃布局不合理,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陷入了“工業越發展,污染越嚴重”的怪圈。而生活環境的日益惡劣,導致人才大量外流,招商引資困難重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生存、環境、發展,三者的矛盾前所未有地凸現出來。
淄博是我省的水泥生產大市,產量位居全省第一。2002年,淄博全市水泥產量1096萬噸,而淄博中心城區———張店近郊四寶山地區的水泥產量就達400萬噸,占全市水泥產量36%,是淄博市第一產區,同時也是第一污染區。對四寶山地區15家企業42條水泥生產線搬遷改造,毫無疑義地成了淄博市“通過調整工業布局、產業結構升級治污”的第一役。
有知情者告訴記者,“四寶山”之役初期一度艱難,僅市里為此召開的各類協調會不下20次。淄博市還建立了企業搬遷基金,實施政策引導:搬遷一條生產線政府貸款貼息100萬元,如果提前搬遷再獎勵100萬元,原址土地仍歸其所有并享受招商引資等優惠政策。
“四寶山”之役2002年底打響,2004年6月就大功告成,比原計劃提前了3年半!白筒┦兴嗥髽I搬遷并非簡單地把污染源從城市轉移到農村,而是借搬遷契機,淘汰了舊的落后設備和技術,新上了現代化、先進的干法技術生產線,完成了800萬噸的新型干法回轉窯年生產能力建設,實現了淄博新型干法回轉窯水泥從零到全省前列的跨躍。
“四寶山”之役大捷后,淄博市一鼓作氣,又對另一巨大污染源———陶瓷爐窯治理改造。瓷器生產在淄博已有1400多年歷史,各種陶瓷爐窯在淄博境內星羅棋布,最多時達3200余條。數量眾多的爐窯給淄博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為此,淄博市先后投資近5億元,對2300條爐窯進行治理,對近1000條燃煤工業爐窯實施了清潔燃燒技術改造,并關停取締燃煤工業爐窯680條,年減少煙塵排放量4.6萬噸。
借外力改造環境設施
作為老工業城市,淄博污染嚴重,除“三廢”排放量大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而要徹底改造環境設施,淄博同樣面臨著資金從何而來?利用市場化手段,借助外力一改資金短缺之苦,這是淄博在生態建設上的過人之處。
2003年11月,淄博市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淄博)綠色環保產業博覽會暨“環境立市,環保先行”活動周!碍h博會”招商引資收獲頗豐,分別引進外資24.6億元人民幣和300萬美元。
首屆“環博會”上,由博山區人民政府與天津環科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簽定的投資5700萬元、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博山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目前已建成投運。該項目是我省首家采用BOT模式進行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在全省同等規模中投資最小、運營費用最低、建設周期最短。
淄博市在尋找治污良策的同時,加快制定生態市規劃。和其它城市并無二致,循環經濟也被淄博列為建設生態市的核心。老工業城市如何發展循環經濟?淄博市四處“取經”,先后學習廣西貴港、遼寧沈陽、日本周南等國內外先進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思路,積極開展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示范行業、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及循環經濟示范區縣建設。淄博市搞好現有設備的配套、嫁接和改造,并通過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使用,促進化工、醫藥、冶金、電力等行業不斷拉長產業鏈,實現閉合循環,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重拳治理水污染
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淄博市在水污染的治理上同樣可圈可點。淄博市環保局有關人員告訴記者,近幾年,淄博累計投資5億元,完成了沂河、淄河等8條主要河段的點源治理、綜合整治。
面對城市污水逐年增加的壓力,淄博市加快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十五”以來,新建淄川、博山等8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9萬噸/日,全市處理能力達到54萬噸/日。
張店東部化工區由于水污染引發的“化工味”問題,附近居民曾上訪不斷。2003年8月,淄博市政府依法對7家企業的部分生產項目限期治理。2004年6月,淄博市再施重拳,對化工區企業部分生產項目實施停產治污。目前,化工區“化工味”的刺激影響范圍和強度明顯減少,群眾投訴率已大幅下降,信訪量已較往年同期下降98%。對齊魯石化所在地大武水源地———亞洲最大的地下巖溶水庫,淄博市則成立了齊魯環保分局,專職負責齊魯石化及周邊地區的水環境保護。經過督導協調,去年齊魯石化的環保投入達1.6億元,為歷年之最。今年齊魯石化又計劃投資3.29億元進行污染治理,其中包括12個水污染治理項目,現已完成投資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