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時候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普九”之后,許多鄉鎮中學也建起了教學樓,但輟學人數并沒有控制住,逐漸導致人越來越少,教室越來越空曠的現象。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隋唐以來,科舉制度的發明,使中國社會各階層間的流動成為可能。全國統一高考,是許多農家子
弟憑借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身份和命運的捷徑。因此,讀書歷來受到農民的極度重視,誰都知道"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誰也希望子女出人頭地。但是,令他們感到絕望的是,讀書變得越來越困難,跳"龍門"變得越來越難。
毋庸置疑,輟學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一個痼疾。民進中央關于農村初中輟學狀況的一份調查顯示,平均輟學率接近40%;輟學學生的男女比例為11:19;農村初中輟學率上升已嚴重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農村教育的發展,也勢必影響新一代農民素質的提高,阻礙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威縣一位鄉鎮中學的校長說,我們的教學質量不能和城市的學校比,即使和縣城的學校比也差得很遠。但不管城市和農村,所有的孩子都在一條起跑線上,使用的是同一張試卷,但錄取分數線卻不一樣。北京、上海的分數線竟然比我們低許多!當我們的孩子也幸運地拿到錄取通知書時,他會發現,他所交的學費和城市孩子是一樣的,少則數千,多則上萬。對一個城市家庭來說,這也許并不算沉重的負擔;但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這個數字是令人幾近絕望的。許多農家父母都明白一個道理:和過去不同,大學招收的,不僅是聰明優秀的孩子,而且他們還要有一個腰包鼓鼓的父親。
農家子弟求學路上這些讓人舉步維艱的障礙,是許多學生和家長"知難而退"的原因。孩子們的教育夢可能因此而斷!
網絡上有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生動地描述了一個農民子弟通過怎樣的艱苦努力才和城市白領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的經歷。事實上,對農家子弟來講,能否和白領階層一起喝咖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公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