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采取了以租金補貼為主、租金核減和實物配租為輔的廉租住房保障制
度。三年來,為2361戶居民實施了廉租住房保障讓更多的低保家庭享受到保障的快樂
從9月中旬開始的我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住房狀況調查工作,從本月起已經入戶調查轉入回收、復核和微機錄入階段。通過入戶調查,相關部門對低保戶的住宅狀況和經過政府補貼后的住房改善情況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
見到家住嘉禾路2號,今年45歲的低保戶于濤是在他12平方米的平房里。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單人床雖貼墻擺放著,但還是占據了大半個家,在這個三口之家里,簡單的幾件家具上摞著許多的生活必需品。由于單位不景氣,原本做保衛工作的于濤已經下崗在家,由于沒有專業技術加之嚴重的心臟病,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十分困難。而他的妻子也只能享受每月278元的失業保險金,18歲的女兒正在讀中專,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按照規定,于濤申請了廉租住房,每月他可以享受租金外補貼252元。談到正在進行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調查,于濤充滿了期待,“由于我們的各方面條件限制,在貸款等方面受制約,所以我們希望在拆遷時政府能夠提出相應的群體扶持政策,優惠中低收入家庭。”
據悉,此次中低收入家庭住宅調查工作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街道辦事處選派調查員入戶調查,填寫《青島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住房狀況調查表》,該表格涉及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基本情況、住房狀況、享受住房保障情況三方面。
第二階段,由區(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住房狀況調查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對已填寫的表格資料進行回收、復核和微機錄入。
第三階段,由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住房狀況調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全市數據進行統一匯總分析,形成數據分析報告。全部工作將在12月初完成。
進入第二階段,相關部門已經對60名錄入人員進行了培訓,他們將作為全市調查統計工作的骨干到各縣市進行培訓參與工作,預計此項工作將于月底結束。
記者在采訪中欣喜地發現,通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的實施,一些低保家庭對未來充滿希望。
上世紀80年代下鄉返城的馬惠芹已經42歲。她的家庭是從2002年開始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看著今天50多平方米的住房,馬惠芹不禁熱淚盈盈。
幾年前,逢下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不下,里面滴答。”的景象讓這個四口之家生活艱難。是她所處的興隆路街道辦事處幫她租到了現在海岸路的套二樓房,得以讓雨天里那間“七個臉盆接雨水的小屋”成為回憶。而自己的心臟手術和小女兒的嚴重青光眼,讓馬惠芹難以想象沒有廉租住房保障政策的這個家庭該在怎樣的居住環境中生活。根據保障政策,今天的四口之家的租房費用可以全部來自住房租金補貼。也就是說馬惠芹的住房是不需要自己掏錢承租的。
據悉,三年來,政府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為2361戶像馬惠芹這樣的居民實施了廉租住房保障,解決了人均使用面積4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的基本住房問題。去年10月起,擴大了保障范圍,將廉租住房保障對象擴大為人均6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
此次旨在全面掌握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基本情況、居住情況、住房需求情況和廉租住房保障情況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住房調查工作,明確提出了建立住房需求和保障對象檔案,進行動態監管、及時更新的新措施。這些都將對調整完善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合理確定保障水平,逐步擴大保障范圍,提高保障標準,制定我市廉租住房保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詳實的基礎性數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這次面向中低收入家庭進行的住房調查中可以發現,對于低保戶家庭的政策宣傳還有待加強和更加細化。
由于經濟能力所限,一些本該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無法通過報紙、廣播和電視了解政府相關的優惠保障政策、了解相應的政策保障范圍以及自我受保障的程度,從而更無法享受這些政策所帶來的實惠。在今后一段時期里,市相關部門還將探討能否將申請工作下放到離居民生活最近的街道辦事處,讓居民在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的同時,對于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直接辦理住房保障手續,從而全面、完整、真實、客觀地反映我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住房情況,不漏掉那些需要保障的家庭。讓住房保障系統更加切實有效地發揮作用,讓更多需要保障的家庭充分感受到政策保障的效力。本報記者宿虹
相關鏈接
符合下列條件的家庭,可以申請租賃住房補貼或實物配租:
(一)人均收入不超過本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已接受民政部門連續救助6個月以上;(二)申請人取得市內四區非農業常住戶口超過5年;(三)無房戶或擁有私有住房和承租公有住房的使用面積不超過人均6平方米。
符合前款(一)至(二)項條件,現已承租公有住房的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可向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請租金核減。
實物配租應當面向孤老或喪失勞動能力等特殊困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