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島前灣港小港池回填工地上,出現了這樣令人感動的萬人熱火朝天義務勞動場面。
齊魯晚報青島11月10日訊(記者王太星于健)你挑著擔,我挎著
筐,用自己的雙手義務填海建碼頭。連日來,來自青島港的萬余名職工與其家人、貨主奮戰在前灣港的一處工地上,眾人聯合書寫的新“愚公”故事感動著島城。
據了解,職工們自發參與建設的是位于黃島區的前灣港小港池回填工程。工程毗鄰青島港20萬噸級礦石碼頭,是該碼頭的配套工程,計劃年底前完工投產,該工程的建設有助于進一步破解礦石船“壓港”難題。以一艘十幾萬噸的貨船為例,少停靠一天,就可省下十幾萬美元的租金。工程帶來的長遠收益不可估算。為使工程盡早完工,近日,青島港集團向全體職工發出了義務勞動的號召。
號召發出后,集團職工、離退休職工與職工家人紛紛報名,一些貨主與駐港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加入了隊伍。11月6日,在位于黃島區的填海建碼頭現場,人們自發組織的貨主車隊、老干部車隊、勞模車隊、女工車隊、農民工車隊等人力車隊紛紛上陣,獨輪車、平板車和載重汽車有序地駛向回填區域,有人挑著扁擔,有人挎著柳條筐子,有人拿著臉盆、鐵桶,甚至一家三代同時上陣,而很多勞動工具都是從自己家里帶來的。前港公司一名職工的父親得知青島港填海建碼頭的消息后,特意在前一天晚上從老家沂南趕到黃島,送來了自家的扁擔和籮筐。集團統計數字顯示,僅6日當天,就有上萬人次參加了回填勞動。
53歲的張永堂是青島港集團大港分公司機械一隊的大車班班長,在青島港整整干了37年。6日當天,張永堂與本公司幾千名同事奔赴黃島支援前灣港公司的弟兄。“其實,碼頭也并不是需要我們才能填成。但我哪怕去扔上一塊石頭,心里也很踏實,退休后想起來,這個碼頭有我推過的土,會很滿足。”張永堂說。
大港分公司機械一隊的黨支部書記、工會主任唐吉杰說,大家對港口有感情,才能出現這樣踴躍的義務勞動場面。在青島港,職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因為單位效益好,分房子、漲工資,職工總是先有份。現在,大家的日子過得很踏實。只有集團發展得好,大家的生活才會更好。對這一點,大家有共識。
青島市社會科學院一位研究員表示,青島市這些年涌現了不少甘于奉獻的公益明星,比如微塵,在島城各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很多人感動之余也紛紛加入其中。如果每個人都能加入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方式奉獻自己的一分愛心,整個社會就能更加和諧。
編輯:宋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