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鋼鐵統計局負責人
史蒂夫·麥克雷爾日前在媒體載文說,1999年,中國是世界第14大滾壓鋼產品出口國。但是到2004年,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5位,今年將進入前三甲。
麥克雷爾稱,2005年頭六個月,中國已經努力與俄羅斯和日本爭奪世界鋼材出口國的頭把交椅。正如中國的紡織廠已主
導全球紡織品市場一樣,現在看來中國的鋼鐵業也準備取得類似的成功。
中國2004年的粗鋼生產量仍然達到創記錄的2.7億噸,年增速超過20%。今年估計產量將達到3.45億噸——占世界鋼生產總量的30%。他認為,產量的迅猛增長加上中國國內需求的減緩,不可避免地使越來越多的中國鋼材進入出口市場。
關注中日歐鋼鐵合資企業投產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中國鋼鐵業發展迅速,但它同時面臨總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企業效率差、設備老化、競爭過于激烈,導致低水平的生產能力過剩。中國政府提出要限制外資對鋼鐵業的支配,同時強調有必要通過國內大企業對鋼鐵業進行重組,但是效果不明顯。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日前,由中國寶鋼集團、新日本制鐵公司(新日鐵)和歐洲阿賽洛三大鋼鐵巨頭合資組建的“寶鋼新日鐵公司”的投產預料將能通過生產技術轉讓等,成為鋼鐵企業的樣板,它將成為今后中國鋼鐵業結構改造的試金石,從而使中國有了尋求質的改善的契機。
“寶鋼新日鐵汽車鋼板有限公司”被視為中國推進鋼鐵業結構改革的樣板。新日鐵的負責人說:“中國、歐洲、亞洲的三家大型公司攜手將無往不勝。”
據悉,這家合資新工廠具有強大的優質鋼板制造能力,不但可為在中國的日歐美汽車廠商穩定地供應優質的汽車鋼板,還為中國真正地普及汽車提供了一個穩定的跳板。
稱中國鋼材進出口打破全球供求平衡
西方鋼鐵企業的同行在密切關注中國鋼鐵企業發展的同時,又在與此相關的環保和對全球鋼鐵供求關系的影響等問題上大做文章。日本鋼鐵聯盟稱:“中國每生產一噸粗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日本的1.5倍。”這有可能給世界的環境造成嚴重損害。
日本《產經新聞》則報道說,中國的鋼鐵廠家到處采購鐵礦石,大大抬高了國際價格。鋼鐵廠家今年春天與巴西的鐵礦石公司就鐵礦石價格的談判中,價格升到了前一年的1.7倍,原因之一是中國的廠家不在乎價格到處采購。寶鋼的采購成本是每噸376.4元(約45美元),但是有的內陸企業花900元買現貨。業界有關人士指出:“其中有的企業預計將來鐵礦石價格有可能上漲,因此囤積居奇。”
該報稱,中國今年的粗鋼產量將比去年增加27.4%,增產幅度很大。現在世界的主要鋼鐵廠家為維持價格都在減產,而中國則顯得異常。有貿易人士說:
“中國的大量產品中的一部分被轉為出口,成了導致世界鋼鐵市場價格波動的原因。”
這家日本報紙還渲染:中國的鋼鐵廠家到處采購鐵礦石,大大抬高了國際價格。鋼鐵廠家今年春天與巴西的鐵礦石公司就鐵礦石價格的談判中,價格升到了前一年的1.7倍,原因之一是中國的廠家不在乎價格到處采購。寶鋼的采購成本是每噸376.4元(約45美元),但是有的內陸企業花900元買現貨。業界有關人士指出:“其中有的企業預計將來鐵礦石價格有可能上漲,因此囤積居奇。”
英國鋼鐵統計局負責人麥克雷爾認為,中國出口的鋼材有70%進入鄰近的亞洲市場,但在世界其它市場,中國鋼材的數量也在明顯增加,例如對歐盟、美國和中東的出口增長了一倍以上。
他說,如果中國鋼材的出口增長而進口減少的趨勢持續下去,那么全球鋼材的供求平衡會再一次被打破。首先,中國的鋼鐵廠似乎成功地找到了中國以外的新市場。其次,隨著中國國內消費減少,目前在中國市場地位穩固的出口國將不得不尋找其它替代市場。
麥克雷爾認為,這部分多余的“浮動”鋼材,加上新出現的鋼材生產能力,可能使目前的供求平衡發生傾斜,從而再次出現供應過剩,最終壓低價格。(阿彭)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