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醫療后續煩死你醫藥銷售模式頻頻侵害老人隱私權 家住勝利橋附近的張大爺,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去四流南路18號辦了一張“扶貧
卡”,并填寫聯系方式表格。一個星期后,各種保健品的推銷員就像牛皮糖一樣粘上了他們家的電話和門鈴,張大爺為
此氣憤不已。幾次打當初的聯系電話質問,對方卻聲稱毫不知情。如今的老人是個寶,各種各樣的“關懷”總是接踵而至:“××委”免費查體,免費辦援助卡、××老年協會送健康材料的、××健康萬里行、××禽流感預防知識上門服務……老人們開始的時候總是很高興,愉快地填上一堆表格.很快,各種針對自身病情的特效藥和保健品象牛皮糖一樣粘了上來,想擺脫只有一個辦法———換住址、換電話。看來,各種各樣的“關懷”不過是一些醫藥企業套取老年人個人隱私的手段罷了。 招數一:拉大旗做虎皮
11月3日,四方嘉興路的齊大媽接到一個神秘電話,說她被評為中國老年人健康萬里教育調查青島地區的幸運老人,讓齊大媽提供具體的家庭地址,他們會上門為齊大媽進行免費的體檢和贈藥活動。這讓齊大媽頗感意外,在齊大媽的一再追問下,對方自稱是與山東省委和省老齡委合作的公益活動,并留下一個電話號碼,齊大媽的兩個鄰居也在當天接到類似的電話。
11月7日,記者與山東省老齡委宣教處取得了聯系,范處長表示,他們沒有開展此次調查,如果開展這種大規模的調查,他們會通知當地的老齡委,并通過官方形式通知老人所在單位或社區,不會以個人的形式通知老人。他還提醒老年朋友,老年人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把自己的聯系方式隨便透露給外人,更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
招數二:假冒醫療機構
近日,華陽路66號的老人徐先生接到一名女子的電話,詳細地詢問他服藥后的身體狀況和家庭住址,并稱下午就去看他。當天下午3時許,一名30多歲的女子敲門進來,自稱是120的急救護士,前來給老人辦理120安全出行卡。讓徐先生將姓名、住址、病史、用藥史、子女電話等等全部填寫在卡片上面,自己還在本子上抄了一份。該女子稱,徐先生以后出行可以帶上卡片,保證萬事無憂,臨走還給徐先生留下一個單位的電話。當晚,徐先生的女兒感到蹊蹺,立即向本報記者反映。
記者根據電話記錄調查發現,打電話的是三九醫藥集團青島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安先生。他表示,這“確實是公司搞的一個公益活動”。他還說:“三九集團生產大量的藥品和保健品,如果老人聽了我們建議服藥能夠治愈疾病,豈不是更好?”同時,11月5日,臺東一路老年居民李先生接到一個命令式的電話,讓其第二天到骨傷醫院接受心血管疾病的免費檢查,醫院門口會有專人接待集合,而骨傷醫院表示根本就沒有組織這樣的活動,是個別企業打著“健康旅行社”的旗幟欺騙老年人。招數三:熱點問題忽悠你
11月6日下午,開平路的老人徐女士接到一個小姐的電話,自稱某著名口服液廠家,為了幫助青島市民防治禽流感,他們將會在第二天上門送防治禽流感的材料,并為居民做免費相關體檢,請徐女士留下家庭住址。徐女士的女兒覺得事有可疑,請記者幫助調查,打電話的小姐聲稱這是他們公司搞的公益活動,并沒有惡意,但她承認此事沒有經過政府部門的批準。11月7日徐女士打電話給該公司,表示同意上門服務,想看個究竟,但接過記者電話的工作人員再也沒有露面。
“后續”不買產品“問候”煩死你
最近,家住延安一路的陳女士很擔心,因為老父親時不時就會收到一名年輕小姐的“問候”,天冷了提醒加衣,天燥了提醒喝水,“噓寒問暖”弄得老人很不好意思,每次拒絕這位小姐推薦的保健品都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情,所以每次來電話家人都很煩。
陳女士告訴記者,10月上旬,一家公司打著“紅十字會”的旗號,為退休干部辦援助卡,并在某禮堂做義診咨詢,許多老年人測量完血脂、血壓后,都在他們的登記表上留下了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當時,鄭小姐的父親只做了咨詢,沒購買他們推薦的一種價值1700元的魚油。此后,該公司又是送來請帖邀請參加聚餐,又是噓寒問暖,弄得一家人不勝其煩。
原因銷售模式盯緊老人隱私
記者多方聯系,找到了已經從保健品銷售代理退出的張先生,據他介紹,目前除了傳統的柜臺銷售,“一對一銷售”、“點對點銷售”已經是保健品和部分藥品最重要的銷售模式,這種銷售模式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獲取目標客戶的信息,如姓名、住址、電話、病史、用藥史都是最重要的信息,銷售企業肯定會采取各種手段搜集老人的隱私,義診、各種服務卡、假借機構名義的調查、個別醫院、甚至個別街道辦事處等都是搜集隱私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這些資料還會私下里在各公司間買賣流通,成為一種商業資源。市區幾十萬老年人,只要能夠統計二十分之一的老年人資料,這將是一筆極其珍貴的商業資源。
提醒老年人亟需隱私意識
老年人隱私意識不強,容易相信別人,特別容易相信一些“政府機構”或協會,量個血壓,發點試用藥品就可以輕松套取一個老人糖尿病的病史、用藥史等重要隱私。老年人如何保護隱私權?一旦個人資料泄露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此,記者采訪了山東中苑律師事務所的于文蓬律師。他認為,隱私權是公民的基本人權,任何組織和個人非經合法程序和途徑都不得知曉、不得擅自宣傳和泄露他人隱私。隱私權的內容之一就是公民有保守姓名、肖像、住址、住宅電話等秘密的權利,未經本人許可,他人不得加以刺探、公開或傳播。但目前法律對隱私權還沒有非常明確的界定,還存在一定的法律空檔,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隱私權意識,不要隨意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填寫個人資料時一定加注不準外泄的條文。他提醒說,一旦個人資料遭遇泄露,給生活帶來不便,就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記者曹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