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造就民企大氣魄
蜂擁而至的外資企業,會不會擠壓本地企業的發展空間?這是一個令許多專家擔心的問題。
但在城陽,一浪高一浪的外企進駐浪潮中,本地企業的擴張勢頭之猛,發展氣魄之大,令許多外企望塵莫及。
城陽民企氣魄大,首先是規模大:全區規模以上民營企業212家,
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就有23家,有5家進入全省民企百強,18家位列青島百強。其次貢獻大:民營經濟創造的產值、貢獻的稅收和吸納的社會勞動力就業,分別占全區的70%、75%和76%。
城陽民企的大氣魄,與城陽以開放促發展的大政策密不可分。通過與國內外大企業的合資合作、嫁接改造,城陽目前已有460多家民企成功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借助外力做強做大,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國內市場,打入國外市場。廣源發集團與世界500強法國埃爾夫公司合資成立瀝青企業,去年銷售收入超過60億元。青變集團通過與日本神戶電機合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民企發展最擔心的是缺資金,但在城陽這不是問題。2003年5月,城陽成為魯豫兩省首個一級金融安全區,構筑起政府、企業、金融三位一體的金融安全體系,為民企打造了難得的發展平臺。在今年3月份舉辦的銀企見面會上,13家金融部門與民營企業簽訂的貸款意向達22億元。
在城陽開放的大環境里成長起來的民企,習慣于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施的是國際標準。10年前,國內特種車市場還是個冷門,但以農機修理、機械加工起家的青特集團,看到國外的特種車市場廣闊,馬上傾力投身于特種車的研發制造,短短幾年企業由千萬元的小廠發展為年銷售收入16億元的大企業,公司通過世界汽車行業的最高認證——TS16949:2002認證,為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拿到了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