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功利需求和心理滿足都不存在——誰還為青島足球喝彩
2005年9月25日,青島中能隊主場迎戰山東魯能隊,據官方統計,這場比賽天泰體育場一共坐了10000名觀眾,盡管這個數字
與體育場的容量相比并不算多,卻創下了一項紀錄———青島全年到現場看球人數最多的一場比賽。今年青島中能隊的成績與往年比起來有了很大的進步,最終位列聯賽第7,這是青島隊職業聯賽史上的第二好成績。中能的主場戰績同樣令人滿意,13場比賽中贏了7場,即便這樣青島人依然不買賬。除與魯能比賽的觀眾人數達到過萬人外,其他的12個主場比賽中,平均到場觀眾數不超過4000人,最少的只有2000人上下。不僅不能與1995年和1997年青島主場的火爆相比,更無法與1999年和2000年保級大戰時場場爆滿的景象相比,當年青島隊足協杯奪冠時頤中體育場創下的4萬人的無限風光,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不少外地來青島的足球記者總是比較疑惑于青島觀眾不到現場看球,在他們看來,天泰體育場不僅周圍風景絕佳,而且交通便利,門票也不算貴,更重要的對他們和外地來青比賽的球員來說,能夠在青島的夏夜到體育場看場比賽,是一種莫大的享受,但這種享受青島人卻懶得去受用。
球市的沒落,不可否認與社會生活的多元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對于一個有著濃厚足球情結的城市而言,青島的球市如此冷清,絕對不是一個正常現象。“不是我們不想去看,球隊實力這么差、比賽水平這么低,實在是沒有什么好看的。”不止一位球迷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看來,青島球市曾經火爆的背后,與青島人足球狂熱中的“功利意識”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而現在,中國足球的成績和水平,顯然已經很難滿足青島人的心理需求了。足球的整體氛圍不變,要使青島人回到球場的希望也就越來越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