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穿行于萊州田間,果瓜飄香,貨暢其流,一派豐收景象。這里的農民依靠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經濟協會,正享受著農業產業化帶來的豐碩成果。據了解,今年全市秋糧總產預計可達28萬噸,增長28.1%。其中玉米總產可達26萬噸,
增長29.7%,秋糧總產和玉米總產均創10年來最高紀錄。前三季度,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4845元,同比增長17.4%。
近年來,萊州市把“三農”問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通過“壯大龍頭企業,發展經濟協會,完善營銷體系”三策并舉,拉動農民增收。對發展潛力大、輻射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企業,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采取聯合、獨資等多種形式,幫助擴建生產規模,擴大經營品種和經營范圍,全市各類加工、儲藏、運銷企業迅速發展。依托種苗、水產等優勢產業,先后培植了登海種業、明波水產等一大批農副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60多家,建成高效農業生產基地60萬畝,加工能力達70多萬噸。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推動了全市農業向標準化邁進。根據國際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他們建成農作物標準化生產基地35萬畝,其中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7萬畝,通過國家認證的農副產品總量達26個。
萊州市把發展農村經濟協會作為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的重要環節,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引導農民通過資金、勞動、技術等入股,組成“聯合艦隊”,產業化鏈接,市場化經營,共同參與市場競爭,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目前,全市發展農村經濟協會58個,涉及種子、糧食、花卉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累計吸納農戶17萬戶。各協會大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提高了全市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市場化程度,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
按照“政府扶持,統一管理”的原則,萊州市還不斷完善農產品營銷體系,在農產品主產區、傳統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鎮駐地先后建成了萬通農產品綜合市場、程郭大姜市場、永安種子交易市場等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和專業市場30多處。為解決農副產品流通問題,他們建立跨地區、跨行業、多形式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大力發展經紀人隊伍,使農業的產、供、銷環環相扣,目前全市有3000多名農民從事農副產品流通行業。同時,他們積極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運銷大戶參加各類農產品推介會、博覽會、果蔬會,借助現代營銷方式,促進農副產品的銷售和流通,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今年九月舉行的第七屆果蔬·食品博覽會種苗交易會上,3萬多農民積極參展參會,簽訂種苗購銷合同18個,涉及金額2.2億元。 (徐偉義
姜建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