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希森三和集團不斷循環的產業鏈是這樣設計的:從農民手里大量收購秸稈,作為養牛的飼料;利用牛糞和屠宰產生的有機廢水生產沼氣,用來發電、燒飯、取暖、照明等;沼氣渣養蘑菇,蘑菇培養基養蚯蚓;達到標準的蚯蚓出口國外或制成保健品;蚯蚓糞和沼液做成飼料,喂雞、鴨、魚等,還可以做成有機肥料,用于高爾
夫球場、環保蔬菜、農作物;農作物秸稈又成了養牛的好飼料。
“一頭牛一年產糞便5噸,1噸牛糞可以養蚯蚓30公斤,每公斤賣10元錢,可獲利1500元;另外,蚯蚓還產生蚯蚓糞3噸,可以賣給高爾夫球場做草坪養料等,每噸300元,可獲利900元。這樣一頭牛的牛糞一年就可以增收2400元。”在希森三和集團開辟的200畝的蚯蚓養殖高科技示范區,員工邊向前來參觀學習的山西客商介紹情況,邊用鐵鍬翻開地里厚厚的蘑菇培養基,只見一條條蚯蚓在躍動。
“瞧,這是在牛糞里養的蚯蚓,這么晾曬后,每公斤能賣60多塊,真是淘出了金元寶啊!”在希森三和集團的蚯蚓養殖基地,梁錐希森新村的打工嫂喜悅地說。
新華網山東頻道11月8日電
近年來,樂陵市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希森三和集團用牛糞養蚯蚓,拉長畜牧產業鏈條,形成農村資源利用大循環,改變了以往養殖和屠宰加工業污染嚴重的狀況,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是對有效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的有益探索。(完)(賈鵬
玉勝 攝)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