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長岡薩雷斯昨天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說,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外逃貪官應該被繩之以法。
岡薩雷斯說,他在和中國執法部門官員的會談中討論了有關緝捕和引渡中國外逃貪官的問題。他說,“美國政府相信,卷入犯罪活動的人應當被繩之以法。我們也很樂于了解一些具體的案例,這樣才能知道美國政府能做些
什么。”
中國全國人大于今年10月份審議批準了中國加入《聯合國反恐公約》,并將于12月14日生效。統計顯示,從1993年到2005年1月,已有超過230名中國犯罪嫌疑人通過國際刑警組織被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渡回國。中國政府同樣也把潛逃到中國的外國犯罪嫌疑人引渡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
有關反恐合作,岡薩雷斯表示,中美已經組建了若干聯合小組,如果需要的話,這類小組的數量還會增加。岡薩雷斯說,“美國政府將會盡可能地與中國政府合作。”
應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周永康邀請,美國司法部長艾伯托·岡薩雷斯于11月17日至19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在會談和會見中,雙方主要就打擊跨國犯罪、反恐怖和加強執法合作、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等議題交換了意見。(馬寧)
相關鏈接:聯合國反腐公約為引渡外逃貪官提供了國際法基礎
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并批準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監察部負責人指出,公約關于司法協助、引渡、資產追回等國際合作措施,為解決外逃貪官問題提供了國際法基礎。
該負責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反腐敗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已探索出一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效開展反腐敗的路子。但是,其中的具體措施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也需要借鑒國外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公約所確立的防治腐敗機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反腐敗經驗的總結,可以為我所用。加入公約,對中國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有重要促進作用。加入公約也將為逐步解決中國查辦涉外案件中的“調查取證難、人員引渡難、資金返還難”提供國際合作依據。
腐敗分子攜巨款逃亡國(境)外后,由于各種原因,追逃工作非常艱難,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公約關于司法協助、引渡、資產追回等國際合作措施,為我們努力解決該問題提供了國際法基礎。
另外,公約還將為中國促進經濟健康發展,降低金融風險,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起積極作用。如公約提出了打擊私營機構腐敗現象和國際商務中的賄賂行為,建立良好的商業慣例,允許將腐敗視為撤銷或廢止合同、行政許可的依據,強化反洗錢和資金監控措施,承認腐敗有受害人并允許其獲得賠償等。因此,公約不僅對中國的反腐敗工作將是一個促進,對相關部門的業務工作和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司法體制改革也將產生推動作用。
該負責人說,批準該公約也可以使中國的對外工作更加積極、主動。公約是當前國際社會比較關注的熱點之一。去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七屆國際刑法學大會,今年在泰國曼谷召開的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會,在巴西召開的第四屆全球反腐敗論壇,以及今年在中國召開的世界法律大會、亞太地區反腐敗會議等,都將公約和反腐敗國際合作列為重要的議題。這次中國在世界大國中較早批準該公約,在國際上引起積極、良好的反映。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