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三強系列報道之二十強化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 沙子口街道:加快構建和諧社區本報記者錢卓通訊員欒紹剛魏福強
山還是那片山,海還是那片海,但山海之間的那顆島城秀美的明珠正在漸漸煥發出新的光彩。島城傳統的經濟強鎮———嶗山區沙
子口街道辦事處,今天正在譜寫嶄新的篇章。 從規劃的編制,到基礎設施建設,從環境的優化,到新的發展優勢的培植,從地方資源的整合,到富民經濟的拓展……隨著新的發展理念和藍圖在沙子口灣畔的云開日出,一個新的沙子口正漸露端倪,漸顯崢嶸,奏響發展強音。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緊緊圍繞嶗山區區委、區政府構建區域性“五個中心”、“四型城區”的發展定位和建設“繁榮嶗山”、“文明嶗山”、“平安嶗山”的總目標的戰略部署,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編制規劃、拓展發展空間、改善優化城區環境上,放在了擴大開放、招商引資、調整結構、培植新的經濟發展優勢上,放在了大項目推進、整合資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上。街道上下團結拼搏、奮發進取,各項工作在創新思路、統籌發展、社會穩定中積極推進,就像沙子口海灣清晨噴薄的朝陽和清新的海風,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開始呈現出新的活力,漸漸釋放出新的熱能。
尤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一班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島城傳統經濟強鎮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在沙子口與整個嶗山區一起醞釀新的輝煌、描繪新畫卷的今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勵精圖治,從事關穩定大局的基礎抓起,積極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民主建設,大刀闊斧地治理整頓,掃除積弊,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區域的黨風、整風、村風、民風蕩滌起縷縷清新的氣息,為這里經濟社會新時期的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沙子口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始終堅持把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作為構建和諧社區的重中之重來抓,有效地保證了居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動了農村社區的和諧發展和文明進步。目前,所有社區均實施了代理記賬,設立了村務公開欄,成立了村務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監督小組人員185人,民主理財人員115人。
從機制建設入手,不斷鞏固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組織保障
沙子口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一班人認為,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必須形成工作上的整體合力。為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工作中注重從“四項機制”著手,營造形成了齊抓共管、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主要是完善四項機制。
一是強化領導機制,將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形成鎮抓村、村連戶,齊抓共管、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二是強化責任機制,對工作目標、具體責任逐一明確到部門和個人,確保每個環節有人抓、出成效;三是強化工作落實機制,成立了由各職能部門參與的監督檢查小組,定期協調、檢查,鞏固工作成果;四是強化考核機制,實施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與社區干部獎懲和工資掛鉤的成效考核機制,保證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實效。落實“五統一”,使村務公開步入規范化軌道
按照嶗山區委、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見》有關規定,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街道實際,重點通過實行“五個統一”來強化村務公開。
一是統一公開內容,做到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以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大事要事,都以一定形式公開。二是統一公開方式,各社區均設立了固定公開欄,并通過黨員會議、居民代表會議等形式公開村務政務。三是統一公開時間,財務公開堅持每季度一次,遇到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問題,做到隨時公開。四是統一公開程序,公開榜由農村會計服務站統一打印,再經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民主理財小組組長、社區報賬員簽名或蓋章后,進行公開。五是統一公開記錄,以社區為單位,建立了統一民主理財記錄、村務公開記錄、公開日活動記錄三個公開記錄簿,便于日后整理歸檔、查閱使用。
突出制度建設,形成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始終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治本之策來抓,相繼制定下發了村級財務代記賬、財務預算和公開、農村土地“三項資金”規范化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規定,特別是全面落實嶗山區社區民主決策、社區采購、工程發包等三項新制度,使村務公開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在制度建設過程中,突出了“三個重點”。
其一,突出了財務管理這個重點。近幾年,隨著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農村財務管理已經成為群眾關心、上級組織揪心的大事,管理不善極易成為引發農村矛盾和腐敗問題的根源。為此,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采取了財務管理“兩審三簽制”,即對于每一項財務支出均由社區民主理財小組、社區兩委審核,并層層簽字確認,報街道會計服務站備案。特別是在“三項資金”使用過程中,實行了預算總額控制,辦事處設立專戶,嚴格按照預算計劃對資金用途、額度進行審查。對數額較大的開支,必須經居民大會或居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自2004年至今,共劃撥使用“三項資金”近1.2億元,未因使用不當而出現問題,確保了有限資金的有效使用。
其二,突出了居民點題這個重點。在工作中,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指導各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召開點題公開會,對社區事務活動中存在的模糊問題、村務公開中沒有涉及的事項,由居民提出質詢,社區干部及時予以答復,實現了由單方操作向雙向互動的轉變。這樣既讓居民對社區的大小事情都心知肚明,又有利于民主理財,從源頭上來預防和杜絕腐敗行為的滋生。
其三,突出了民主聽證這個重點。為了走出新形勢下農村社區居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新路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組織在一部分社區實施了民主聽證制。為了提高村務民主聽證的針對性,還明確要求各社區在聽證會召開前,社區“兩委”首先認真總結工作,起草社區工作報告及財務收支情況報告,廣泛征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并建立黨員和居民代表聯戶制度,以黨員責任區或居民小組為單位發放書面提案表,以大多數群眾的意見或建議來確定聽證的主要內容,并對群眾提案內容進行梳理。這樣既延伸了村務公開的過程,拓展了村務公開的范圍,建立完善了全程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長效機制,又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社區決策管理和監督的積極性。
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一方面,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村務公開監督檢查小組定期進行監督檢查,政務公開每半年檢查一次,財務公開每季度檢查一次,根據檢查項目逐項打分,并作為社區干部年終考核與工資評定的主要依據。特別是積極推行社區財務“審接制”試點工作,將社區財務管理與民主理財、檢查監督和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將行政管理與民主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由原來的社區定期向會計服務站報帳,轉變為會計服務站每月定期到社區現場審查接帳,進行現場理財,增強工作實效性。
另一方面,社區居委會設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規定小組成員由普通居民擔任,明確要求公開內容須經監督小組審查、簽字認可。
解決實際問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及時解決了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土地開發和土地征用補償費的使用,已成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通過建立完善“三項資金”管理辦法,保證了專款專用,大大降低了因社區財務管理不當而引發的矛盾。
二是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使群眾明白、干部清白,干群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為構建和諧社區打好了基礎。通過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措施的有效實施,推倒了社區干群之間的“隔心墻”,架起了“連心橋”,使居民真正成為社區事務管理“明白人”,從而推動了其它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有效地防止了集體資產的流失。通過民主管理,增強了居民的參與意識,使過去的社區干部少數人決策轉為群策群力,共同參與社區管理和監督,有效避免了因人為因素造成的集體資產流失。
四是進一步加強了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使村務財務工作步入了規范化渠道。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為解決基層干部“勤、廉、績、能”問題找到了好途徑,為提高基層干部素質找到了切入點。同時,社區干部普遍感受到“不學習就要落后于群眾,不提高素質就擔當不了重任,不廉潔自律群眾就不會信任你”,自覺參加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