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國良 報道
本報青島11月21日訊 登州路復蘇了,昌樂路變樣了,臺東三路人氣旺了。不少“老青島”在逛了該市近年新建改造的商業街后,連連發出感慨。一批在省內國內知名的特色商業街迅速崛起,商業街品牌群集中涌現
,給青島增添了生動一筆。
據介紹,原來的登州路只是一條不起眼的老街,因為路面狹窄、設施落后而受到冷落,但青島市有關部門卻從這條老街歷史文化底蘊中,找到了盤活整合的思路,他們將坐落在該街道上的老青島啤酒廠以及青島啤酒博物館等有關啤酒文化的因素加以“放大”,再用現代商業文化的理念進行包裝,對街道的基礎設施,乃至周邊建筑進行了“大整容”,打造出了青島啤酒街的獨特品牌,形成了集旅游、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品牌街道,一舉獲得成功。
與登州路挖掘歷史內涵,重振繁榮輝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青島市正在實施的中山路和昌樂路改造工程。前者力圖通過大手筆的修舊立新,實現百年商業街的“返老還童”,后者將在保留現有文化藝術品經營特色的基礎上,按照國內一流文化街的標準進行擴建提升。
除了對“老街”充分挖掘城市歷史文化,打造集名人、名店、名事和名牌產品為一體的名牌商業街外,青島還根據城市消費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新興商業業態集聚的市南、臺東、李村、嶗山新建一批現代化的商業街,像新整修的臺東三路步行街、李村商業街、香港中路和閩江路、云霄路等,憑借良好的區位和業態優勢,在短時間內人氣迅速飆升,成為新興商業街的樣板。
據介紹,加上已經建成和正在改建的商業街,青島市規劃到2007年底,重點抓好市區中山路、香港中路、太平角及沿海區域、臺東三路、登州路、昌樂路、麥島路及韓國美食街(城陽)等17條商業街建設、改造,強化管理,打造3—5條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商業街品牌,使全市商業街的規模、檔次明顯提升。遠期目標則是到2010年,根據全市產業發展布局和市場需求,重點培育發展服裝、餐飲、文化、旅游、電子、家電等特色商業街,使符合標準的商業街達到27條以上,并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商業街管理體系。特色商業街按行業類別,重點配置專業店、專賣店等特色店,適當配置餐飲服務等網點,其中特色店比例要達到50%以上。綜合商業街以購物功能為主,重點配置百貨店、大型專業店和專賣店,大致按商業零售70%—80%,餐飲業10%—15%,休閑娛樂、住宿、金融及其他服務業10%—15%的比例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