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4000元買的鉆石戒指僅戴了四個多月,鉆石戒面便不翼而飛,王女士前往商家理論此事,對方始終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復。“鉆戒不是普通消費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誰來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昨天,王女士撥通早報服務熱線82881515疑惑地問。
王女士:戒面不見了
王女士說,7
月13日,她在一家商場花14000元買了一枚白金鉆戒。王女士說,這枚鉆戒只在重要場合才戴上,平常干家務時都要摘下來。兩天前,她取出鉆戒時,發現鑲嵌在上面的鉆石戒面不見了,她找遍了家中的各個角落,最終也未能發現戒面的下落。
商家:責任難以劃清
王女士說,她難過得吃不下、睡不香。“我懷疑是鉆戒出現了質量問題,否則鑲嵌在上面的鉆石戒面絕對不會丟失。”王女士說,當她請商家幫助協調此事時,對方委婉地拒絕了她的要求,理由是責任難以劃清,但商家表示,如果王女士再拿9000元錢,他們可以再給鑲嵌一個鉆石戒面,王女士沒同意。
記者與商家取得了聯系,他們這樣告訴記者:怎么能證明戒面是因戒指的質量問題而丟失?怎么能證明不是人為的損壞?
消協:此事很難調解
市消協工作人員認為此事很難調解。“消費者和商家都說的有道理,但至于是誰的責任,的確難以區分。”工作人員解釋說,由于珠寶首飾是特殊消費品,消費者在購買此類商品時,應當與商家簽訂質量保證協議,約定雙方的責任,一旦出現類似的糾紛,消費者可將戒指送往相關的部門鑒定,如果確定是質量問題,可由商家承擔賠償。(記者
徐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