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總結今年的工作,謀劃2006年經濟工作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開會議決定,近期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今年的工作,謀劃2006年經濟工作。
組合拳扭轉過熱勢頭
今年以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堅持“雙穩健”基調,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嚴格控制投資增速,努力調整國際收支狀況。這一整套“組合拳”扭轉了經濟從偏熱狀態向過熱狀態加速的勢頭,使國民經濟在高位平臺上繼續穩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于2003年一舉躍升至9%平臺后,始終沿著經濟增長周期的上升軌道穩健前行。今年前三季度為9.4%,預計全年可望達到9%或略高。
在經濟總量矛盾緩解的同時,結構性矛盾也得到改善。物價上漲的壓力明顯減弱,今年以來物價水平大體保持在2%左右且環比逐月下降;輕重工業增長更加協調,煤電油運“瓶頸”壓力有所緩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增速趨于穩定、結構更加合理,而消費和外貿的增速明顯加快。
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建設齊頭并進。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繼續得到改善。前三季度,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9.8%,高于經濟增長率;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1.5%。城鄉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促進了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活躍,出現了多年少有的城鄉市場全面走旺的局面,1月到10月城鄉市場零售額分別增長13.6%和11.2%。
認清深層次矛盾
200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好成績、好局面來之不易。但越是形勢好,越要保持清醒頭腦。我們應當更加深刻地看到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充分估計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拿投資來說,固定資產投資反彈的壓力仍很大,前三季度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高于24%且呈逐月加快態勢,施工項目及到位資金增幅均維持在同樣高位;而一些高耗能、低效益、高污染的行業被抑制后,另一些具有此類問題的行業又冒了出來。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部門和行業還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在前兩年投資盲目擴張的沖動下,目前已初步形成超出有效需求的生產能力,造成生產增速放緩,效益下降,產品價格下跌,企業經營困難,而一些項目仍在上馬。10月底行業統計數據顯示,電解鋁行業125戶生產企業中已有39家停產,55戶凈虧損;1900多個水泥企業處于虧損和微利局面,上半年行業利潤下降77%。中國今年鋼產量將達3.32億噸,產大于需。汽車、平板玻璃、化纖甚至包括電力等行業也隱含著此類風險。
雖然國內物價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繼續平穩回落,但值得指出的是,我國CPI目前統計中,服務類和資源類商品的權重過低,其價格變化并未得到適當反映,此外水、電、燃氣、交通等公共服務價格及石油等能源價格因其受到管制,其短缺程度也未能反映在價格中。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當前居民對物價的滿意度逐季走低,通貨膨脹預期較強。
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
種種信息表明,認真解決一些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問題,將成為2006年經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從當前來看,雖然農業生產形勢不錯,但由于糧食價格下降,農資價格漲勢仍存壓力,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城鄉居民中低收入戶生活仍比較困難,而醫療、教育、住房等大項支出又在增加,水、煤、電等必需品價格不斷上漲,生活費用明顯增加,增加了他們的生活困難。
看病貴,上學難、學費貴等,更是不少群眾面臨的難題。由于這些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從體制上和制度上加以認真解決,在投入上、經濟布局上要予以充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