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步”趟出強居富民路 ———膠南市珠山街道辦事處一居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紀實(本報記者 韓軍營 通訊員 林欣 芳芳 劉濤)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地處膠南市西部城區的珠山街道
辦事處一居委,共有248戶,1000多口人。近年來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三大步”趟出了一條強居富民新路,實現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集體增收和群眾受益兩個“雙贏”,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一大步:建好班子強基礎
俗話說“幫錢幫物,不如建個好支部”。2002年換屆選舉后,新“兩委”一班人一上任,就從抓規范入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規定,規范了工作程序。重點制定并推行了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制度、崗位目標責任制和“落日工作法”。對涉及到村集體或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實行民主議事制度,必須經“兩委”會、黨員會、居民大會或居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明確了“兩委”成員的工作分工,制定了“兩委”成員崗位目標責任制,列入了“兩委”干部年度考核,與干部工資、獎金掛鉤;實行“落日工作法”,要求“兩委”成員每天落日之前要將當天安排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梳理,找出不足限時糾正。這些制度,村″兩委″成員一直遵守到現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居委“兩委”一班人充分認識到干部隊伍素質是影響村級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切實解決村干部思想不夠解放,綜合素質不高的現象,“兩委”一班人把學習作為一項堅持不懈的工作,村里每年3次分批安排村干部輪流到先進地區考察學習,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從而提高了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兩委一班人始終堅持以群眾利益為重,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斗集體。在2005年底的“兩委”換屆選舉過程中,他們原班子的6名同志均以絕對優勢順利當選。
二大步:夜市開發辟富路
班子關系理順了,干群關系融洽了,“兩委”一班人將精力全部用在了發展經濟、強居富民上。他們結合實際,立足優勢,抓住機遇,作了膠南市第一個敢于“吃螃蟹”的村,率先在全市搞起了村居改造,在市委、市政府和珠山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開發建設了膠南夜市。夜市一期開發建設面積達到150000平方米,其中住宅樓開發面積105000平方米,商業樓規劃建設了三個組團,建設網點面積45000平方米,引進了家具、小商品批發、超市、商貿公司等項目,目前已全部投入運營,年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實現利稅500萬元。在夜市開發初期,很多居民不理解,怨聲載道,冷嘲熱諷,但兩委一班人堅定開發信念,擰成一股繩,頂住了群眾的壓力,用集體的力量戰勝了謠言,打勝了一場“攻堅戰”。為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居委會和居民入股的方式,用原來的集體資產置換了5000平方米的商業網點,增加集體資產1500多萬元。這些網點招租后,每年可為集體帶來近百萬元的收益,收益的30%作為股份分紅給居民,既增加了集體收入,又為居民謀得了一張“定期存折”。同時,還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城區面貌。目前,夜市的二期開發又提上了村“兩委”的議事日程。
三大步:保障機制暖民心
自從村集體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之后,兩委一班人開始著力實施“民心工程”,建立完善了“大病救助機制”、“老有所養機制”、“幫困助學機制”和“濟民扶助機制”四項保障機制,編織起了一張社會保障網,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為幫助“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擺脫貧困的困擾,從2004年起,居委會每年從集體收入中拿出6萬元設立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建立“大病救助機制”,根據居民的病情和開支情況給予經濟援助。原來,家境不怎么富裕的趙光玲2005年查出患乳腺癌,經過治療病是好了許多,可欠下了二萬多元的醫藥費。居委會研究決定從“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中救助她一萬元,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針對本村居民失地、老年人生活沒有保障的實際情況,建立了“老有所養機制”。自2002年起,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的老人每月發放80元的養老補助金。從2004年提高到了每月100元,加上市政府和辦事處每月110元的養老保障金,基本解決了失地老人的生活之憂。
為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建立了“幫困助學機制”,每年拿出一定資金資助學生。還專門制定獎勵政策,對考上本科的學生當年獎勵1500元,考上專科的學生獎勵1000元。近三年,已累計發放助學獎金5萬多元。
集體的錢就是群眾的錢,集體富了,群眾應該是當然的受益者。近幾年來,村集體不斷完善“濟民扶弱機制”,每年拿出70多萬元,用于給村民發福利,每逢八月十五、春節等重大節日,居委會就給全體居民發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村“兩委”干部集體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殘疾人、烈軍屬和困難群眾,讓群眾在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