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楊明清
通訊員王開良)今年以來,雙星集團將賣斷改制延伸到生產單位,提出了“人人爭當小老板”的管理新思想,推行了“承包、賣斷機臺和生產線管理法”,達到了提質降耗增效,推動企業(yè)發(fā)展和員工收入提高的目的。據統計,雙星輪胎、機械、鞋類生產單位生產效
率平均提高達30%,生產質量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保持了企業(yè)健康發(fā)展和效益穩(wěn)步增長。
雙星集團有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雙星輪胎總公司、機械總公司及幾個鞋類生產單位將設備進行資產評估后,賣給或租賃給員工個人,這一新做法不但沒有讓國有資產流失,反而讓固定資產增了值。
設備賣斷后,員工成了名符其實的“小老板”。這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很大程度上穩(wěn)定了員工隊伍,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員工的潛能,不僅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員工的收入也明顯提高。雙星機械總公司員工生產效率平均提高了30%,員工收入平均提高了200元。
加工二車間加工V法造型線上的輥子帶時,原來一個人一天干一件,現在員工通過改進工藝,一天干出了兩件,產品質量也完全合格。
雙星股份公司為加快膠粘劑行業(yè)的發(fā)展,膠粘劑車間通過員工入股將其車間買斷經營,車間主任一躍成為“小老板”,他主動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拓寬市場,參與競爭,使雙星膠粘劑已暢銷山東全省。
設備賣斷和生產線承包,使得“提質降耗爭第一,創(chuàng)效增收贏面子”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雙星魯中公司縫幫工以前縫紉機針尖鈍了以后都是扔掉,而現在,他們都是攢著,磨尖了以后再用,“摳”效益都“摳”到了針尖上。而個別員工以前那種“只要有活干就行,誰管質量好與壞”的錯誤思想也改變了,出現了“主動干好產品質量,誠實對待質量問題”的“質量自主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