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面對專家積極提問,顯示了這一群體對艾滋病問題的高度關注。周濤 攝
時報訊 (記者 蔡民 薛冰 通訊員 賴紅英)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昨日,一場
別開生面的面向大學生群體的預防艾滋病論壇活動在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大學城10所高校的360余名大學生首次全面接觸了“艾滋病”這個話題,廣東省艾滋病防治所專家表示,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發生比例高達10%~30%,必須引起警惕和重視,做好大學生的艾滋病預防工作勢在必行。據悉,這是廣東省教育廳和衛生廳首次大規模面向大學生群體舉辦艾滋病防治論壇。
廣東有4萬人感染艾滋病
國家艾滋病咨詢委員會、廣東省艾滋病防治所林鵬所長表示,廣東目前有4萬人感染了艾滋病,但真正記錄在案的僅有7000人,另有3萬余人沒有被發現。而在大學生群體中,他們曾經做過一次調查,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發生比例高達10%~30%,學生群體中嘗試吸毒者更是占到5.7%,但安全套的使用率卻是極低的,在此情況下,只要有性行為,就很有可能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從另一方面說,大學生屬于“行為活躍、思想活躍、性活躍”的群體,因此更應該成為抵御艾滋病的中堅力量。
廣東省艾滋病治療專家組副組長、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一科蔡衛平主任介紹,去年,市第八人民醫院共收治新增患者100多名,該院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接收艾滋患者,存活最長的達到15年之久,其中住院病人的死亡為10%,因此,通過治療,病人完全可以存活下去。他們曾做過統計,在發病患者當中,有80%的患者是40歲以下的患者,其中也有10多歲的青少年,夫妻之間的感染者占30%。
目前,性工作者、吸毒者、同性戀者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專家表示,目前在廣東高校中,還不能確定是否有在校大學生感染了艾滋病,只是發現少數外國留學生受到感染,但已經發現有畢業后走向社會的大學生感染了艾滋病。
華南理工大學一位老師表示,現在的大學生較早步入社會,社會對他們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單純的大學生們面對性行為,通常情況下很難采取一些成熟的防范措施,特別是來自農村或貧困地區的孩子,他們從小成長的地方,很可能存在大人賣血生活的狀況,這就更應該引起重視,從這一點看,將愛滋病知識普及到校園,正是減少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有力措施。
艾滋病遺孤可免費就學
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高校中有自己的校醫院,但還沒有一家校醫院能夠做到對艾滋病病毒作出檢測,高校只能是做好預防宣傳工作,大學生如果對自身身體狀況有懷疑,就要自己到廣東省艾滋病防治所進行檢測。
近年來,省教育廳重視學校預防艾滋病工作,要求各地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和高校,按照教育部和衛生部的要求,將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省教育廳還編印了35萬冊有關艾滋病知識的小冊子,供大學生學習。要求各地學校依法保障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子女和青少年中感染者的受教育權。省教育廳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中等職業學校要制訂具體措施,安排好艾滋病感染者子女和青少年中艾滋病感染者就讀;對農村和城市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家庭給予救助,將其在義務教育階段就讀的子女納入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免交書雜費范疇統籌安排,對艾滋病患者遺孤實行免費就學。
相關報道
廣州艾滋病人社會壓力較大
時報訊 (記者 游曼妮)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關懷艾滋病人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主題。而一項對廣州和河南300多例艾滋病患者進行的生存質量調查顯示,與河南的艾滋病患者相比,雖然廣州的艾滋病患者群體普遍文化素質較高,但是社會壓力較大且心理狀態明顯較差。
這份《廣州艾滋病患者生存質量調查》最近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符林春教授帶領博士生相鳳梅完成,報告根據健康狀況、社會感受、心理狀態等各項指標,對廣州和河南300多例艾滋病患者進行了調查。報告顯示,河南的艾滋病患者在社會機能、睡眠、最近生活狀況、經濟影響等方面的維度得分高于廣州患者,而廣州艾滋病患者在精力疲勞、食欲、軀體機能、認知機能等方面的維度得分高于河南患者。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