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古稀老人近日在哈爾濱市的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因病去世。住院期間,老人家屬負擔醫藥費共計550萬元(包括住院費及其家屬按照醫生吩咐從國外購買藥品用于治療的費用),“買”來中國目前“最昂貴的死亡”。此事一經媒體披露,立即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地震”。有關人士認為,這一天價醫藥費事件再次揭
開了我國醫療界的“傷疤”。 醫生開大處方心狠手辣
這位古稀老人在醫院繳納的收費賬單顯示,他最多一天輸血94次、還有一天注射鹽水106瓶。
“我這個不懂醫學的人都知道,輸一次血的最小單位是100毫升,輸血94次即輸進9400毫升血液,一名成人的全身血液總量只有4500毫升左右,這就相當于一天給老人全身置換血液兩次多,這可能嗎?有必要嗎?醫生出手如此之狠,說明他們開大處方習以為常,根本不覺得這樣做有違醫德!”北京市民張先生感嘆道。
重復檢查使患者雪上加霜
這位古稀老人的收費賬單還顯示,在住進醫院心外科重癥監護室的兩個多月里,僅血糖一項就化驗了563次(不排除錯誤登記或虛假填報),平均每天將近9次。化驗密度之大,讓老人的主治醫生都感到困惑。
醫療監管還在“自己監督自己”
在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中,如果不是主治醫生出于害怕“背黑鍋”而站出來向媒體舉報,此事可能會永遠地被塵封起來。現實生活里,又有多少類似患者已經或正在或將要被醫院無情地“宰割”呢?
患者的醫療安全該由誰來負責?醫院的醫療行為該由誰來監管?從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中,人們不難看出:對于部分醫院醫療行為的監管仍然存在真空狀態。楊步月
相關鏈接
中紀委、公安部介入調查
這位花費了巨額醫療費用的老人,生前是哈爾濱市一所中學的離休教師。一年前,診斷患上了惡性淋巴瘤。因為化療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今年6月1日,他被送進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心外科重癥監護室。
出于對巨額費用的不解,患者家屬先后寫了100多封舉報信投遞給相關部門。11月下旬,中紀委、中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監察部駐衛生部監察局聯手組成調查組,赴哈爾濱對此事進行調查。
另據悉,公安部日前也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