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環境日益復雜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外向型民企:向“轉型”要發展空間
“人民幣升值加快,我們非常關注匯市的變化,對于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這意味著利潤下降。我們正通過技術革新,尋求新出路。”日前在城陽區中小企業發展小型座談會上,青島良木集團一位與會代表的這
段話引起了幾家外向型民企負責人的共鳴。他們不約而同地表示,將加快企業轉型的步伐,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也是我市民企在新的環境下共同的選擇。 新挑戰蘊藏新機遇
對于青島良木和青島億路發等以出口創匯為主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這表明我市外向型民企尤其是低層次、單純從事簡單加工的企業,利潤空間面臨嚴峻擠壓。近年來,青島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國內的原材料市場價格也在攀升,加之油、電、水、煤等能源價格走高,低層次勞力密集型加工業面臨洗牌。
面對新形勢,我市民企沒有坐等靠,而是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多數外向型企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術含量,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注重品牌經營,通過強化自身管理,提高競爭力,繼續保持出口增長。企業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適應了迅速向現代企業轉型的市場要求。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高新技術型企業的逐步過渡。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我市民營企業進出口貿易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不但沒有止步,反而更加活躍。民企適應市場能力增強的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目前,全市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已達3000家左右,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我市民企出口創匯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新進步解決新問題
記者在城陽區中小企業發展小型座談會上了解到兩個有說服力的例子。
以水產品加工出口為主的青島億路發集團,面對新挑戰不斷加強自身管理,通過了多項專業認證,以產品的優質質量贏得海外顧客,企業出口規模不斷擴大,預計今年出口將達到4500萬美元。青島億路發集團同時在生產上逐步向自動化、機械化發展,逐步減小勞動成本。該企業與會代表表示,只有企業自身不斷追求進步,才能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
從全市水產品出口創匯情況來看,許多企業和億路發一樣,在新問題面前積極應對,使得行業取得了新進展。今年1至10月,我市已完成水產品出口31.53萬噸,創匯8.4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4%和23.1%,再次創出新紀錄,繼續穩居全國水產品加工出口的“龍頭”地位。
以蠟制品和玻璃制品為主要出口產品的青島金王集團,通過自主研發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該企業擁有一支由美、德、法等專家組成的“科研多國部隊”,已獲專利400多項,其自主研發的新型復合體燭光材料標準被確定為國家行業標準,成為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企業。盡管今年國際市場風云變幻,但是該企業的出口繼續攀升,今年預計可實現出口創匯1.3億美元。
記者從市經貿委中小企業發展局了解到,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走出去企業的技術含量和效益也在提高。這是及時轉變思路,適應國際市場變化的結果。
變則通通則久
今年7月份,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到即墨市、城陽區,調研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時,對民營企業積極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重視招商引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等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要求,今后要突出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節能降耗技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這對正尋求“轉型”的企業具有指導意義。
金王等外向型民營企業的做法表明,應對國際市場環境變化的最好法寶就是求變求新。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不斷創新才會有永遠的市場,否則就會被淘汰。因為市場從來不會垂青“懶漢”。本報記者 劉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