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總部經濟被邀請者的跨越
□本報記者趙玥博
“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推介機會!”市南區政府副區長董隨福在與記者交談時感慨道,“以前,區里舉行相關會議都是請專家、學者、以及優秀的城市來青島介紹經驗。而這次,我們成為了被邀請者,算是一次成功的飛躍!”
“特別”身份
晉前十
青島是惟一副省級城市
在這次會議召開的前夜,青島媒體獲知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國第一部《中國總部經濟藍皮書》,首次對全國35個主要城市進行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評價,青島總部經濟發展綜合能力位居全國第九位。
在翻看這本“藍皮書”時,記者發現,這35個城市絕大多數都是直轄市以及省會城市,以副省級城市榮登排行榜的城市寥寥無幾,而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除深圳特區外,青島是惟一躋身“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前十名的副省級城市。在總部經濟綜合能力的發展上,青島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僅次于北京和天津。
而作為青島發展總部經濟的代表,市南區一直致力于發展具有特色的“一樓三業”,總部經濟也隨之快速發展起來。到2004年市南區匯集了國內外各類企業總部286家,全年實現稅收12.82億元,占區域總稅收的33.2%,總部經濟在市南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這次會議上,市南區不僅僅向在座的500多名學者、專家以及媒體展示了市南區總部經濟的發展成果,更重要的是,這次會議肯定了近年來市南區總部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青島企業總部聚集區特征較為鮮明,青島南京路以西1平方公里的區域,成為青島國際商務核心區,并已初具規模。
“一三八”的吸引力
百家媒體關注青島“總部”
在這次會議上,青島市市南區被授予“首批總部經濟發展實踐基地”,同時,來自國內100多家媒體把幾個代表城市的代表團圍作一團。在這些城市中,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來自美麗濱海城市———青島的代表團。
發展總部經濟,是目前各大城市一直不斷建設的經濟增長點。而各大媒體對于總部經濟的關注,也逐漸由北京、上海、廣州等重要城市,轉移到了其他的中型城市,但對于青島這個具有活力的年輕城市的了解少之又少。
“近幾年,市南區將發展總部經濟作為區域經濟實現再次突破的著力點,不斷優化區內發展環境,青啤、海信、馬士基、微軟等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紛紛在市南設立區域性總部和專業性總部。”市南區區長李眾民這樣說。
市南區副區長董隨福微笑著對本報記者表示:“外地媒體記者們都非常喜歡青島這個城市。通過這次會議,更加關注青島總部經濟的發展情況。他們沒有想到,一個山東半島地區的城市,能有如此之快的上升能力!”
隨著城區整體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市南區與周邊經濟往來和聯系溝通日益密切,交通運輸、信息通信等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目前已經與周邊地區形成了“一小時的都市圈”、“三小時的服務圈”和“八小時的腹地圈”,在座的記者們對此十分感興趣,而且時不時的說笑道:“市南區的這個‘一三八’,我們要去看看。”
部分項目有遺憾
商務設施和專業服務還有差距
這次評比對青島企業總部聚集區的概述是:特征較為鮮明,適宜發展跨國公司及國內企業大集團的總部。據統計,2004年市南區有各類總部286家,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已增加到315家,有35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投資興辦企業和設立辦事處,9家外資銀行設立青島分行,還有151家海外商社辦事機構、其中日本公司42家、韓國公司45家,其他國家64家。
同時,在這次評比中,市南區也發現自己與其他優秀城市之間的差距。在一些小項的評比中,開放程度、政府服務、基礎條件和研發能力相對較有優勢,排名分別為第4、第7、第8和第9位;商務設施和專業服務相對落后,分別排在第15位和第23位。記者發現,在這次單項評比中,金融保險等專業服務能力也相對較弱,得分37.01,排名第23,特別是資金供給能力、金融貸款服務能力尚落后于東部沿海其他城市。
市南區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就要對薄弱環節積極改進。剛剛從北京趕回來的李眾民對記者介紹說:“我們這些天認真分析了這次總部經濟論壇反映出的我們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而且區里還將出臺一套詳細的研究報告。”同時,他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說;“明年區里計劃引入13家金融保險機構,今年我們也已經引進了8家,我們將下大力度加強薄弱環節的建設。”
李眾民告訴記者:“市南區總部經濟發展尚在起步階段,同國內許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中心區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總部的規模和等級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的輻射能力和影響力還需加強。針對目前的發展情況,市南區將認真總結前期的工作經驗和不足,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力爭在未來3~5年的時間內,實現總部經濟新的突破,加快形成山東半島服務經濟的制高點。”(來源:
青島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