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09日 19:59
作者:張巖銘,趙剛 來源:中國經營報
12月10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正式宣布“開港”。該港將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主體。
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設港口分指揮部的歸墨告訴記者:“明年上海港的總吞吐量有望超過2100萬標箱,如果以集裝箱吞吐量為標準,上海
將有條件向世界第一港發起沖擊。”
國際海運巨頭爭相捧場
雖然開港儀式定在12月10日,但早在此前10天,洋山港已開始正式運轉。
先后有美國總統輪船公司的“彩虹石”號、日本川崎的“獅門橋”、南美輪船的“北歐亞特亞”等巨型集裝箱船抵達洋山港碼頭靠泊。
他們的首批進駐背后是上海方面的良苦用心。
最早抵達的美國總統輪船是世界上排名第四的新世界聯盟成員。其后抵達的“獅門橋”號則屬于世界排名第一的CKYH海運聯盟。
“如果沒有大的班輪公司停靠,國際航運中心只能是一句空話。”一位航運業內專家指出,世界幾大海運聯盟班輪的進駐將有助于洋山港打造全球航運中心。
“在韓國的釜山港、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日本的港口、中國臺灣的高雄港都已經比較成熟且有大量中轉業務的情況下,要建立國際航運中心,吸引大的海運聯盟成員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一位中遠集團人士告訴記者,在世界航運發展呈現聯盟化的趨勢下,吸引聯盟就可以帶動聯盟成員的相繼進入。
“我們太希望具備15米深的洋山深水港能早日交付使用。”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表示:此前上海沒有深水港,受吃水限制,很多巨型貨輪都只能裝半船貨物才能順利進出上海港。因為這個原因,僅他們公司掛靠上海港的美西航線船只每月虧載800~1000標箱的貨物。粗略計算,僅此一條航線,一年就要虧載1.2萬標準箱貨物,減少營運收入1200萬美元。
“深水條件好,就可以裝得多,縮短作業時間,從而節省成本。”馬士基物流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韋錚告訴記者,馬士基會考慮把自己的操作中心向洋山港轉移。
上海航運將無可匹敵
“如果明年不出現大的經濟波動,上海港的總吞吐量將超過2100萬標箱,如果以集裝箱吞吐量為標準,上海將有條件向世界第一港發起沖擊。”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設港口分指揮部的歸墨告訴記者。
據預計,今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1800萬標箱。而洋山港一期5個泊位,實際吞吐能力明年將達300萬標箱以上。這樣上海港明年的總吞吐能力有望超過2100萬標箱。
數據顯示,2004年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為2193萬標箱,名列世界第一。上海2100萬標箱的吞吐量,即使不能超過中國香港、新加坡,與他們的距離也將變得近在咫尺。
而按照洋山深水港的總體規劃,到2010年,僅洋山港區總泊位就將達到30個,吞吐能力將可達到1500萬標箱以上。再加上其他配套港口,上海港將成為名符其實的巨無霸。
“屆時,背靠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提供的充沛貨源,上海航運中心的總吞吐能力將無港能比。”一位航運專家說。不過,要讓洋山港真正能物盡其用,還需要一系列與它相配套的軟硬件設施。
12月1日,在通過東海大橋與洋山港連接的配套物流園區,記者看到園區內的物流大樓物業生意紅火。海關報檢及相應的港口配套服務企業也隨著第一批巨輪的到來開始忙碌。眾多貨代公司的老總更是在第一批貨即將卸下巨輪時親臨現場,與新的機構進行磨合。
而為了在與釜山、橫濱,甚至是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在航運中心的建設中取得競爭優勢,與洋山港同時啟動的還有洋山港的保稅港區。
11月29日,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個保稅港區,首期開發的7.2平方公里洋山港保稅港區順利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聯合驗收。
在驗收工作會上,上海市副市長楊雄表示,洋山保稅港區的設立,對發揮洋山深水港區的區位優勢和功能作用,實現港口經濟與產業經濟的聯動發展,全面提升上海港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確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和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都具有重大意義。
據了解,洋山保稅港區設立后,將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包括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時,洋山保稅港區將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
楊建文告訴記者,洋山港的開港,以及保稅港區的即將啟動,都使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即將落到實處。更有消息人士透露,上海已經開始著手向國家申報自由港,以期獲得航運中心所需的更大制度空間。
上海市市長韓正在不久前表示,希望通過航運中心的建設,帶動國際貿易,通過人流、物流帶動資金流動,從而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奠定較好的基礎,完成向服務業的轉型。因為據香港的經驗,每增加一個集裝箱泊位,就可提供2.76萬個就業職位,而港口業務對GDP的直接和間接貢獻之比高達1∶37.8。
韓正透露,按照部署,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責任編輯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