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要對我的方案進行充實完善。我相信,我的這個設計思路,對緩解北京的交通壓力將會有幫助。”今天,谷成信心滿懷地對記者說。
記者在谷成位于威海高新區簡陋的家中,看到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總體規劃處發來的傳真,日期是11月21日,上面寫道:谷成先
生,由您提交的《創建北京大紅門涼水河綜合停車場》的報告已收悉,對您關心首都北京的城市規劃建設,熱心為北京的交通環境出謀劃策表示感謝。傳真還指出了這份方案不夠詳盡的地方,希望他能夠參照《北京市總體規劃(2004—2020)》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谷成原是威海市一位普通農民,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涉足房地產開發領域,并積累了一定的資產。在房地產開發中,他親眼目睹了大量耕地被占用,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感和愧疚感,不久便退出房地產開發行列,傾其所有資產1600萬元,建成“中華環保園”,以倡導市民增強環保意識。他因此獲得聯合國全球環境500佳提名獎。近年來,他開始潛心研究一種環保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理論,他命名為“三維環發理論”,并獲得國家專利8項。為了研究綜合利用城市河道,發揮其環保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作用,他自費考察了全國幾十個城市的近百條河道。他研究成功的“半開敞河床改造架空構筑物技術”獲得國家專利。
北京獲得奧運會舉辦權后,雖然身在千里之外,谷成卻為奧運期間的交通問題而掛心。2004年8月,谷成來到北京,對北京的交通狀況進行全面考察。在考察中,他形成了一個思路:把河道改造與交通改善相結合。在北京考察半個多月回到威海后,谷成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寫出了《創建北京大紅門涼水河綜合停車場》的初稿,主要思路是綜合改造涼水河,并根據他的城市河道利用的專利技術,建立大型停車場,進入北京中心區的車輛全部停放在這里,通過發展公共交通減少市區車輛。今年春節之前,谷成帶著初稿,再次趕赴北京,先后到全國政協、人大,以及北京的交通、環保、公路等部門,向他們闡述自己的思路,并吸取他們的意見,完善自己的報告。今年8月,谷成第三次到北京,正式向北京奧組委遞交了他的報告。奧組委的工作人員非常感動,立即向有關部門轉交了他的報告。
3次到北京考察,谷成花費10多萬元。在采訪即將結束時,谷成對記者說:“人不能光想著掙錢。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完)(記者 彭輝)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