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僅在電膠棒上作了點手腳,10余維修工竟給出各種糊弄人的答案———手機維修店滿嘴胡咧咧 昨天下午,市民費先生帶著不小心被摔壞的手機跑遍了升平路上10多家手機維修店,竟沒有一家真正找出手機的毛病所在。無奈費先生只得做出更換手機的決定。 &n
bsp; 獲知這一信息后,記者隨后對升平路和臺東的十余家手機維修店進行暗訪,結果發現不少維修工不具備手機維修人員從業資格,很多維修店則是在經營二手手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為了試試維修工的真本事,記者在自己手機電膠棒上作了點手腳,然后交維修人員檢修。10余維修工開出的“藥方”各不相同,有的說手機年限已到,各部件都有問題,趁早換個新的吧;有的則說主板燒掉了,需要200多元換個主板;還有的說芯片出現了問題;更多的則是直言不諱:原因不詳,沒法修。與費先生的經歷并無二致。 記者與維修工接觸時發現,一些人竟對“維修技術”嗤之以鼻:什么技術,買本《手機維修知識手冊》回家看看,會用烙鐵就足夠了,“比修自行車補個胎還要簡單”。 記者從市工商局了解到,當事人只要出具個人身份證明、場所證明,然后在當地工商所注冊登記即可開一家專業手機維修店了。目前我市還沒有對手機維修店從業人員有技術資格上的要求。 街頭手機店越開越多,與手機生產商售后服務有很大問題。一些市民反映,到正規的維修中心維修,有時要等兩三個月。記者楊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