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膠州市營海鎮駐地東南角的一間普通平房里,市畜牧局漁業專家張世軍剛放完《蝦病防治技術》VCD碟片,端坐在課桌前的40多個漁民學生便七嘴八舌向他請教:“張老師,這段時間南美白對蝦喂什么?”“這兩天俺家的蝦不愿進食怎么辦?”……
在這個掛著“漁民
技能培訓學!钡牡胤,40多名三四十歲的農民重新坐在了教室里,每隔一月半月就跑到這兒接受專家的免費培訓。“這里學到的技術最管用!别B殖專業戶王吉玉用這樣樸實的語言說。記者從膠州市科技局了解到,三年來全市共舉辦各級各類農民科技培訓班540個,培訓農民16萬人次,其中還培養出“土豆大王”黑大彬等農業土專家1000多名。
在農村一家一戶分散自主經營的情況下,如何對農民進行農技培訓?膠州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農業科技培訓,成功解決了老師從哪里來、老師教什么內容、老師如何教的問題,95%以上的農民接受了最新科技的培訓。
整合科技培訓資源,組建高素質師資隊伍。該市建立了由學會、協會、農技協以及農村科技致富能手等組成的農業科技講師團,承擔對農民科技培訓的教學和實踐指導任務;農業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建設了科普夜校、星火課堂、農廣校和農技協為主要陣地,農村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戶為依托的培訓基地。目前,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農業科技講師團、科技服務小分隊12個,農村科普志愿者180名,農業科普示范基地27個。為保證農業科技人員在授課過程中能及時準確地解決種養戶的實際困難,通過組織科技人員外出進修、外聘科研院校教授來膠集中辦培訓班等方式,幫助科技人員更新農業科技業務知識,增強科技人員為農服務的技能素質。去年以來邀請德國等國、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講學20多次,舉辦科技人員業務進修班20次,培訓各類農業科技人員400人次;組織外出進修農業技術人員近100人。
優化科技培訓內容,教學內容貼近實際。近年來,膠州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逐步形成畜牧、水產、蔬菜、花卉苗木四大特色產業。根據農業結構調整情況,膠州及時調整了培訓內容,將四大產業的新技術、新品種及時傳播給農民。市農業局科技人員鹿明芳與膠北果樹種植大戶于長初結成對子,對1萬畝果園進行技術指導與資金扶持,在聯戶果園中推廣實施了4項科研項目,其中一項榮獲山東省豐收二等獎。市海洋漁業局的科技人員丁欣寧指導營海鎮宜順漁業有限公司開展海蜇標準化人工養殖,2004年公司僅靠海蜇苗銷售,純利潤已達到10萬元,公司被列為青島地區唯一一家農業部水產品標準化示范區創建基地。孫德峰指導寶榮水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展工廠化養蝦,經過一年的幫扶,試驗池中的白對蝦成活率提高、規格增大、產量明顯提高,在同等條件下,每畝蝦池多收對蝦23.5kg,平均每畝多收611元。據不完全統計,膠州先后重點推廣了馬鈴薯增產增值配套技術、干制辣椒高產高效種植技術推廣、加工出口型花生品種推廣、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良種肉羊綜合配套技術、膠州灣雜色蛤養殖、有機大白菜種植等等30余項新技術。
創新農民科技培訓方法,確保培訓成效。針對農民文化素質、科技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培訓的技術種類繁多,采取靈活多樣、簡便易行的方式方法,既有組織統一面授集中教學,又有生產現場技術指導;既有大規模的專家授課,又有學用結合的科普培訓實踐活動,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中“農民點菜、科技搭灶、專家掌勺”式的流動課堂培訓特別受歡迎。當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碰到什么疑難問題,可通過專家協會邀請專家現場答疑釋惑。這樣的培訓每年全市舉辦30多場次。組織全市100多名農業科技人員定點聯系200多名種養大戶,將它們培養成科技示范戶,再由科技示范戶手把手教給周圍村民,達到了培育一戶、示范一片的效果。市科技局還免費發放了2.4萬份《農業新技術》,供農民自學。趙法文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