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達(化名)是上海某著名高校生物系的大四學生,這學期開始就一直忙著找工作,但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的目標卻是到媒體做一名記者。
“我很羨慕記者這份職業,接觸面廣、經歷豐富,經常可以和一些知名人士交流。”劉明達告訴記者,雖然家人和老師并不支持他的想法,但自己的信念卻很堅定,“我相信自己有這
個能力”。
12月11日上海市宣傳系統招聘會上,應聘者除了“傳統”的新聞系、中文系的應屆畢業生外,還多了不少理工科的應屆畢業生,300多個職位吸引了上萬名學子前來爭奪。
“我喜歡自由,記者不用坐班”。上海某高校物理系的大四學生小齊自稱在實驗室待了4年已經煩透了,“非常向往那份自由的工作”。“我們現在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小張說,“本來新聞院系就多,每年的畢業生都在增加,現在連理工科的也來搶我們的飯碗。”
上海一家著名外企的人力資源經理也有點納悶,前一陣去上海的理工科高校招聘,本來是為研發和生產部門招聘的,但來應聘的不少理工科學生卻對公司的公關部非常感興趣,“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吸引了他們,詢問之后才知道他們覺得公關工作很體面,又不辛苦,比搞研發輕松多了”。
記者、編輯、公關、廣告等“文科職業”由于在公眾心目中的“體面、輕松”等形象,吸引了不少理工科學生“棄理投文”,有專家認為,由于這些文科職業的專業門檻較低,使不少理工科學生敢于“改換門庭”。
“文科那些專業看看書就明白了,沒什么技術含量。”華東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小馬說,“不像我們理工科‘隔行如隔山’,讓文科生做理工科的工作肯定做不來,但我們轉行做文科的工作難度就不大了。”學計算機工程的小馬現在已經和一家IT媒體簽了約,雖然沒學過采訪寫作,但專業背景卻帶給他很大的優勢。
不過,也有不少理工科學生對“文科職業”的了解并不充分,應聘時顯得比較盲目。一位參加上海市宣傳系統招聘會的上海大學的理科學生就表示,自己對記者如何工作并不了解,只是在同學的鼓動下才來參加的。
向陽生涯管理咨詢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表示,求職之前,大學生可以通過朋友、親戚或是實習等方式了解行業,不要因為職業表面罩著美麗的光環就不明就里往里闖。除了對行業有認識外,大學生對自己也要有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工作,適合在什么樣的環境內工作。比如,公關行業似乎穿著漂亮,應酬多,出席各種時尚場合,但這份工作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是全方位的,工作節奏不穩定,常常加班到深夜,而且公關從業人員的收入并不高,月薪低的只有2000元左右。
責任編輯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