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彩電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概念是廠家的,標準是國家的,技術是人家的。
從被稱作“彩電行業寒冬”的2001年開始,一輪又一輪的彩電概念之戰就被不同的生產廠
家演繹著,升華著。尤其是隨著等離子和液晶電視的逐步普及,廠商們欣喜地發現又找到了個可以猛“招呼”概念的地方,于是,“DSP數字超微點陣技術”、“DLP光顯背投”、“V12”數字引擎“、”微晶神畫”、“麗翔數字引擎”、“六基色”技術等等在市場上此起彼伏。
誰也不知道這些深奧的名詞背后究竟蘊涵了多少技術含量,誰也不知道這些被冠以種種稱謂的技術究竟對提高產品質量能有多大幫助。反正沒人追究,沒人過問,就任著廠商的性子稀里糊涂地叫賣著。
常在河邊走,很難不濕鞋。就在創維為自己的“六基色”技術一路唱贊歌的時候,一張產品宣傳彩頁卻給他們帶來了麻煩。北京的金先生在蘇寧電器亞運村店花7999元買了一臺型號為26L98PW的創維液晶電視,宣傳單上除了寫著“魔畫六基色專利技術”和“熱烈慶祝創維魔畫六基色通過專利審批”等字樣,而且還標明了專利號200410015190.0。但認真的金先生終于刨根問底的查到了工商局那里,結果卻發現這只是國家專利局的發明專利的“申請號”,創維的六基色并沒有真正獲得專利技術。
■交了論文就成博士了?
事實勝于雄辯,在鐵證面前,創維公司也只好低頭承認該項技術正在申請專利的過程中而不是已經通過了專利認證。
做出這項認證的深圳市中衡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創維集團申報的科技成果名稱是“實現高質量畫面顯示的技術研究與應用———‘魔面’技術”,并不是“六基色”技術,現在創維把這個技術簡稱為“六基色”技術,屬于企業自己的行為,公司只對申報的科技成果進行鑒定,其他不歸深圳市中衡信資產評估公司負責。如果已經通過認證的技術與“六基色”技術兩者之間有較大的出入,按照相關的規定中衡信資產評估公司可以撤銷認證。
記者同時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為了促進科技創新,只要求有相應的創新技術和相關的申請程序就可以獲得專利申請號。但是審批程序比較復雜,依據專利法,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審、公布、實審以及授權5個階段。
針對創維集團液晶電視的宣傳單有不實內容的問題,北京市律師協會理事、權益保障委員會副主任、大禹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燕生律師表示,“就好像你提交了博士論文,但還得通過論文答辯組的答辯,這個過程還有很多的變數,你不能就四處去說你已經獲得博士學位來欺騙別人。”并且專利申請過程中沒有通過的技術大量存在,在沒有得到明確認證的情況下就發布虛假消息,屬于民事欺詐行為,消費者有權起訴對自己的權益構成損害的行為。
■“六基色”一直賣得很好
創維集團從2004年10月隆重推出六基色技術以來,其在市場上的“超佳”表現就不斷地涌現在各種媒體上。2004年11月底,關于創維應用了“六基色”技術平板電視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銷售異常火爆,大部分賣場已經賣得斷貨,緊集調貨1萬臺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本來計劃月銷量在8萬臺以上,但從市場整體反饋來看,是明顯不夠的。”創維的負責人顯然很激動。
被質疑事件發生后,記者在大中的大北窯店依然看得到在樓梯兩側顯眼的位置都有大量的創維六基色產品宣傳海報,“六基色,才健康!”的標語隨處可見。
在采訪時,記者看到,創維的展臺部位已經出現標有“第二代”六基色技術的液晶電視。記者隨機采訪了前來選購彩電的陳先生,陳先生表示,通過與創維的其他產品比較,標有創維六基色的產品在色彩的亮度上面確實要亮于創維的其他品牌,并且,在色彩鮮艷程度上也有所提高。
店內創維的銷售人員表示,從廣告宣傳就可以看出銷售情況很好,因為廣告投入也是要錢的,銷售不好的話是不會這么大量做廣告的。
記者同時從國美和大中了解到,自從創維的“六基色”產品上市以來,市場表現確實很好。上市一年多,銷量穩定在前三位。目前,創維電視的80%產品都帶有六基色技術。
“創維賣的就是技術”,如果你曾買過創維的產品,就一定聽過他們的促銷員做這樣的總結性發言。
創維引以為榮的“六基色”、“A12”等獨創技術被創維營銷總經理劉棠枝認定是彩電領域具有突破意義的技術。在他看來,不僅國內企業沒有,就連索尼、三星日韓企業目前也沒有完全掌握此項技術。這為創維與其它品牌進行差異化競爭提供了巨大的保證。
■“六基色”是真技術還是偽科學?
就是這樣一個被萬人稱道的技術卻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伴隨著種種的質疑之聲。“這個技術實在讓人看不懂。”一個業內專家說。
首先,質疑主要集中在六基色的叫法上。
有些人認為六基色這種說法并不科學,國家數字電視接收設備和性能標準制訂工作組組長、中國信息產業部電視電聲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全恩指出,“三原色原理”是整個電視色彩學的基礎,其它任何一種顏色都是由紅、綠、藍這三種基色混合而來,根本不存在什么“六原色”。基色就只應該是紅、綠、藍三種。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電視工程專家張永輝表示,電視技術中使用的是加色法,基本顏色為紅、綠、藍三原色,黃、紫、青只是補色。在采用減色法的電影行業,除了紅、綠、藍三色外,還有黃、紫、青三種基本顏色,在印刷行業,黃、紫、青跟紅、綠、藍三色一樣也被稱為基色。也就是說,在采用減色法的行業,確實有“六基色”這樣的叫法。
如果說糾纏于名字本身并沒有太大的意義,那么對于六基色的實際技術內涵,行業內也是頗有微詞。
在近一年的產品宣傳中一直稱自己的六基色技術可以對彩色重現的偏差進行調整和補償,使色彩表現更加飽和完美。并宣稱該技術可以將青、黃、品紅三種顏色的飽和度從50%提升到100%,由此,紅、綠、藍三基色和它們的補色青、黃、品紅統稱為六基色。并且可以通過六基色的混色處理,使色域從41.34%提升到82.69%。
張教授表示,三原色理論上能調出所有顏色,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無論美術上,還是彩色顯示都不能做到這一點。而電視機的色彩偏差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創維的技術理論上可能呈現更完美的畫質,實際效果當然需要大家去點評。這就如同游標卡尺主尺和游標的關系,主尺是最主要的讀數,游標進行精度上的矯正。
他同時指出,自然景物的色彩飽和度其實只要達到70%左右,表現就已經很鮮艷了,如果用“100%的飽和度”,反倒會失真。對于那些過于鮮艷的顏色,其實就是某個單一顏色顯像特別強烈,而其他顏色受到削弱情況下才出現的效果,這種“逼真”呈現是一種人為的對色彩的調配。
關于創維六基色更加適合亞洲人眼睛的特點,更健康的說法。張永輝教授表示,如果真像創維集團在宣傳彩頁中所宣傳的那樣,通過了中華預防醫學會在北京主持的專家論證,那么創維集團完全可以把論證的結果做到宣傳彩頁上,讓消費者知道到底論證了什么,數據可以說明一切問題。現在消費者只是看到這樣一句宣傳標語,并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么,所以也無從知道這對自己能夠帶來多少實際利益。
“即使罵聲不斷,但是‘六基色’這項技術是否真材實料,究竟能否達到廠商宣傳的效果,在權威機構尚未對其作出評判的時候,誰也不能對它蓋棺定論。”業內人士這樣說。
■彩電市場:炒作概念是必然的?
“如果說六基色從頭至尾就是個噱頭,那也是廠家的無奈。在當前的現狀下,如果沒有噱頭,就等于自動放棄市場。”一個從事彩電行業的資深人士說。
于是,一些企業就把小的技術創新宣傳成重大的技術突破,大造聲勢,投入巨資進行宣傳。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對不知情的消費者是十分有效的。2005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有50%以上的受調查者表示知道TCL薄典、康佳鉑晶、長虹天際、創維六基色等平板電視。
“其實,對于商家來說,炒作概念是必然的。因為只剩下這一條路可走了。我們既然拿不到核心技術,國家標準又懸而未決,那可不就只能在概念上做做文章嗎?”
有數據顯示,數字電視領域72%的核心技術已經被日本、美國和韓國掌握;而在1996年至2003年中國電子信息類專利申請前10位中,沒有一家內地企業。也就是說,即使他們不停地磨刀霍霍,也只能是在外圍跑馬圈地,他們生產出的電視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依然是從國外進口,基本上只能扮演二次開發的角色。難怪許多企業都在感慨: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說著容易,做起來難。
一些國企雖然在國內外很有名氣,但事實上還是身處價值鏈條的最低端。在這個被專家們稱為“搬運工式的空心產業”中,他們不僅要承擔高額的專利費用,還要忍受大家一哄而上搶食“肥美零件”的混亂。這就是國外擁有專利企業所謂的“殺豬”戰略,悲乎哉?
王紅亮 楊柳
●鏈接●
百度還特別針對“六基色”的爭論專門設立了一個網友投票區。截至記者發稿,網頁的數據顯示:
您對創維六基色的看法?
很有價值的技術,值得肯定:6.29%
沒有實用的價值,噱頭而已:93.71%
如果您要購買平板電視,會在意廠商宣傳的各種技術嗎?
是的,很在意不同廠商的技術:10.35%
不會很在意,廠商的技術僅供參考:68.33%
對于廠商宣傳的技術從來不去考慮:21.32%
目前廠商所宣傳的各種技術,虛假成分占到多大比重?
無虛假成分:0.33%
只有一小部分:2.17%
大概一半左右:20.09%
大部分都是:66.78%
全部都是:10.64%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