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近十年來,我市道路系統不僅在規模上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在結構和功能上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新建改建了200多條城市道路,新建青銀高速公路、海爾路、環膠州灣高速公路、銀川西路、東西快速路,改建了東海路、香港路、威海路、鞍山路、南京路、山東路等,道路骨架網絡初具規模,為
東部發展、西部開發、北部城市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特別是隨著東西快速路一期、二期相繼建成通車,我市第一條城市快速路貫通東西市區,加強了西部老城區和東部新區的聯系,我市市區的交通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
但是我市的道路網絡結構失衡、功能不清、缺乏高速度仍然存在,而且始終是城市交通存在的核心問題。從目前我市道路組成結構來看,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比例為1∶3.3∶2.1∶7.5。道路結構尚不合理,特別是作為中心城區的市內四區,道路結構極不合理,除支路達到國家規范密度外,快速路干道的密度還有較大差距,缺乏交通性干道,特別是東西方向的交通性干道。目前我市老市區人流的畸形分布與南北對流運動的疊加效應,道路網絡結構的重大缺陷和空間容量不足,快速大容量的交通走廊及軌道交通的缺位造成了老市區的交通混亂和擁擠。
另外,隨著跨海通道的相繼上馬和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也非常需要一個真正可以連通它們與市區的快速通道。大青島的“三點布局”大框架架構也非常需要一條快速通道為其“清障”。大青島的國際化也對城市交通發展提出了要求———我市的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02—2020年)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改造舊交通系統,營造一個新型的、人性化的、高品質、可持續與有特色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相匹配的、相協調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可以說,杭州支路—鞍山路快速路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上馬的,因此它的建設也受到高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