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在老鼠腦部存在著一個“快感點”(pleasure
spot)。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發現或許會對“人們吃下的食物如何轉化為快感”這個問題具有啟迪作用。
據美聯社12月20日報道,密歇根大學的精神生物學研究人員蘇珊娜·派
斯娜和肯特·貝利吉發現,老鼠腦部的這個“快感區域”會使甜的味道較之其它味道更受歡迎。
研究人員指出,甜味本身僅僅只是種感覺而已。而品嘗到甜的東西所帶來的快樂實際上是在大腦內部產生的。腦部的神經系統會積極地將愉快添加到這種感覺上,從而產生一種“喜歡”的反應。研究顯示,在腦部伏隔的一個負責食欲的大塊區域內,存在著一個“快感點”。對此,貝利吉表示:“在一個較大的對食物產生需求的區域內,隱藏著一個對食物發生喜好的區域。”
研究過程中,派斯娜和貝利吉對老鼠的腦部進行了藥物顯微注射,刺激老鼠腦部感受鎮靜物質或類似嗎啡的物質的受體,從而導致附近的神經細胞刺激特殊的基因,并使其開始產生蛋白。
接受顯微注射后,老鼠就會吃下更多的東西。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的繪制技術,查明顯微注射的刺激促使“喜歡”的反應增強,是發生在老鼠腦部的哪個區域。這個快感區域比增加食欲的區域要小得多。貝利吉表示,這項研究最終可能被應用到治療飲食紊亂癥上。
研究人員還說,他們在試驗中使用的是甜味的食物,但使用任何所喜愛的食物都可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報道說,這一研究結果被發表在新一期的《精神科學雜志》上。(王高山)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