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該把話說得多明白?
一所包含初中、高中部的中學,本學期按照教育部門的建議和安排,開設了性教育課堂,剛上兩三次課,就不斷接到家長的電話。
有的家長覺得學校不務正業(yè),誤導孩子;有的請學校千萬把握住一個度;還有的干脆說有那時間,讓孩子復習功課多好。
【性教育故事】
兒子勸老爸出差帶上避孕套
有位家長氣哼哼地把《性健康導向》摔在了校長桌上說:“我姓趙,我今天來就是有個事搞不明白,你們的性教育課堂都講了啥亂七八糟的東西?”
老趙說:“我十天前要出差,走前囑咐兒子,要聽媽媽的話。兒子嘴里答應著,不住地看我,像有什么話要說。最后他說:‘您到我的房間來一趟行嗎?’我以為兒子想背著他媽要點零用錢。一進他屋,他把門關上說:‘您的用品都收拾好了吧?’我心想孩子大了,懂事了。可他接著說:‘提醒您一下,您可記著帶避孕套’。”
“我出差帶避孕套干啥?我生活就那么不檢點呀!要不是怕我妻子在廚房聽到,我早就揍他了。可兒子還挺不服氣地爭辯:‘在國外,太太或先生外出,夫妻中的另一方都會提醒帶避孕套,這不是信任不信任,是真正的關愛——最起碼預防艾滋病。像您這樣經常外出的就更應該有備無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他說這些是從學校的性教育課堂上學到的,還有課本為證。出差回來,我仔細看了學校發(fā)的那本《性健康導向》,比我們當年結婚前接受的新婚教育還要赤裸裸。”老趙翻著書說,“什么是性,如何對待性沖動,還有如何避孕、還有性病、同性戀……你們有必要教得這么深入嗎?這不是誘導孩子嗎?孩子本來懵懵懂懂,叫你們這么一講,全明白了,還不照著模仿呀!您瞧瞧,現在就知道用避孕套了,真要發(fā)生早戀,還不啥事都敢做了?”
【家長課堂】
性教育該不該把話說明白
由于很多家長不理解,學校便把“關注性教育”作為家長課堂的主題。這個主題也引起了家長的重視。
孩子糊涂會承擔痛苦家長應該對孩子說清楚
思鳴(多年開辦心理熱線咨詢)
我接到的咨詢分為兩個極端:要么是極為實際的,比如,如何看待手淫?懷孕了如何能瞞過家長?從沒對異性產生過感情是不是同性戀?而另一類就是極“弱智”的,比如:起床之后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內褲上有乳白色的痕跡,這是不是怪病?遺精現象會不會傷元氣?來月經了該怎么向體育老師請假?一位大學女生說,她是上大學后才敢在生理周期上體育課時請假的,也就是說在月經初潮之后長達5年的時間里,因為不好意思,她一直在生理周期堅持做超負荷的運動。
孩子遇到性困惑時,寧愿求助于陌生人,也不愿和家長探討,這是做家長的失敗——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領路人,也同樣應做孩子的第一任性教育老師。當孩子們的生理發(fā)育出現男孩遺精、女孩來月經時,家長就應該把性當作一門科學來學習、討論。不要潛意識里把性當作很“臟”的東西而羞于啟齒,更不能因為孩子產生性的問題而給孩子戴上思想復雜的帽子。當然,男孩可以由父親指導;女孩可以由母親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