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美國經濟走勢如何?面臨哪些主要風險?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美應如何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以建立雙贏互惠并對世界有利的經濟關系?本報記者日前就此獨家采訪了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和羅伯特·蒙代爾。
多種因素支持美國經濟強勢增長
2005年,美國經
濟的表現大大超出
人們的預期。美國商務部報告顯示,第三季度美國的經濟增長以年率計算達4.3%,創2004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預計也將超過3%,預計2005年全年經濟增長將高達3.7%。
薩繆爾森:美國經濟強勢增長有三個因素。第一,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IT領域的技術革新在1995年前后開始發揮作用,推動勞動生產率呈加速增長勢頭。第二,工會勢力遭到削弱。外國制造的廉價商品潮水般涌進美國。美國經濟由此幾乎徹底擺脫了資本主義經濟榮枯交替的歷史循環。第三,美國政府大搞赤字消費。美軍在伊拉克無限制地花錢,“卡特里娜”颶風過后美國投入巨資進行災后重建,這都刺激著美國經濟的增長。
美元貶值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蒙代爾:經過13次提息,美國短期利率已經上升到4.25%。可以說美國目前正處在從適應性的貨幣政策過渡到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的轉折點上。預計美聯儲今后還會再加息一到兩次,然后美國短期利率將跨過中立區間,從此進入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階段。
薩繆爾森:弱勢多年的美元今年一反常態,一直在漲。但美元持續升值是短期性的,主要是因為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國用他們手中大量的對美貿易盈余購買美國低息國債。另外,由于美國政府毫無休止地往伊拉克砸錢,給生活無憂的富人大規模減稅,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已經惡化到無可挽回的程度,從長遠趨勢看美元必定大規模貶值。美元的無序貶值還可能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雙赤字”給美國經濟埋下定時炸彈
蒙代爾:美國房地產業10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消費者開支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房地產市場正進入持續增長后的調整降溫期,不過至少目前還不至于崩潰。
薩繆爾森: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遲早會破滅,但受損的不會是銀行和房地產商,而是成千上萬的美國普通房主。二戰后“嬰兒潮”出生的人如今都即將步入退休年齡。在低利率的刺激下,他們通過住房抵押貸款買入大量房產,以此作為變相的儲蓄。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他們的養老“儲蓄”也將大幅度縮水。
布什總統的經濟班子給克林頓時期審慎的金融政策畫上了句號。布什給美國經濟奉獻了一個“雙赤字”(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給美國經濟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蒙代爾:如果布什政府不改變目前的經濟政策,“雙赤字”問題將難以解決。從短期來看,巨大的“雙赤字”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有刺激作用,但從長遠來看,“雙赤字”的確是隱憂。
薩繆爾森:美國政府應重新實施穩健的財政金融政策。首先,為了削減赤字,建議大幅度削減用于伊拉克的開支,同時大幅度減少給富人的稅收優惠,以便實現政府預算盈余。其次,美國政府應重新強化對企業的約束。
中國急需向內需拉動型增長轉變
中美兩國是世界經濟的兩大“火車頭”,為了建立雙贏互惠并對世界有利的經濟關系,薩繆爾森和蒙代爾都表示:中美雙方都有必要對目前各自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作出調整。他們給中國提出了如下建議:
第一,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從單一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向更強調消費的內需拉動型經濟轉變。中國的實際GDP遲早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但過于依賴出口的出口帶動型增長有其極限,不可能無限期地被外國貿易伙伴接受,很容易觸發貿易沖突。
中國經濟:在失衡的刀刃上增長
第二,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隨著中國工人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不斷削弱。這時候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弱就至關重要。靠模仿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來帶動出口增長從短期看可行,但從長遠看是不可持續的。中國企業必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這關系到中國的未來。
第三,進一步強化市場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對國有企業實行改制;削減銀行系統的壞賬,鼓勵銀行給私營企業提供更好的資金支持;建立個人和企業信用評級系統。
第四,促進國內消費。有必要把農民的土地承包期延長,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從而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
第五,改革金融體制。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將對中國經濟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建議中國將人民幣對美元的比率固定在8∶1,同時放松外匯管制,重新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第六,善用儲蓄。在高儲蓄率短期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建議將儲蓄資金用于國內市場融資,而非過多購買美國政府債券。在國外投資應注意多元化,除美國政府債券外應多購買一些其他國家的權益(股本)證券。(唐勇)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