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正在給記者指出某醫院多收費的項目

陳伯在有疑問的收費項目旁打“x”做記號,10月31日的費用清單中顯示他一天被注射了45支抗生素(紅框內)。
編者按:不久前,哈爾濱和深圳相繼出現“天價醫療費”事件,再次拷問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弊端。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一旦有患者質疑并查實住院費用有誤,醫院或是醫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電腦出錯了”或是“搞錯了”,難道每次都是巧合嗎?時下,花什么錢都講究明明白白消費,住院看病也不例外。為此,我們從今天起推出“關注市民住院費用”系列報道,目的是希望推動醫療市場的進一步規范。
“假若一天打45支抗生素,我還能活著跟你說話嗎?”日前,家住廣州越秀北路的陳伯憤憤不平地說,今年10月,他由于感冒咳嗽到廣州某大醫院看病,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可沒想到住了6天的醫院,花去了4000多元,賬單顯示,一天竟用了45支抗生素!
記者近日走訪了廣州部分醫院和住院病人發現,大多數醫院對住院病人的治療檢查大多是“先斬后奏”,清單上所列收費項目大多病人看不懂,以致患者對住院收費疑問重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要讓患者明明白白花錢看病,還要嚴格規范住院清單的發放和記錄。
疑問一 感冒咳嗽一定要住院嗎
“住了6天的醫院,也沒查出個什么病,難道感冒咳嗽必須住院治療嗎?”家住越秀北路的陳伯憤憤不平地說,他今年78歲,一直患有慢性支氣管炎,1959年曾經做過氣管擴張手術。今年10月20日,他因為著涼患上感冒咳嗽不止,于是自己在家找了些藥吃,病情未有好轉,他便到東山區的某醫院看西醫,吃了一些藥后,病情如故。10月28日,他又到廣州的某三甲醫院看醫生,醫生做了簡單的檢查后,稱他的病很嚴重,需要好好檢查進行全面治療,就建議他住院治療,這樣就不用跑來跑去。
“既然醫生這么說,我也就沒想那么多,交了5000元的押金后,便入住了該院呼吸病區。”陳伯說,住院期間照例是做了一大堆的檢查,然后就是打針吃藥,感冒癥狀消失了,但咳嗽癥狀沒有消除。10月31日上午10點,查房醫生還專門約見他的老伴及兒子,并稱他的肺部照片顯示,支氣管擴張處好像有個陰影,建議他做CT檢查和支氣管擴張切除手術,以免除后患。
他和老伴都覺得醫生的診斷有些牽強,在11月3日便提出要出院,醫生又勸他最好再治療一個療程,這樣有利于鞏固病情。在他們的執意堅持下,當天,他辦理了出院手續,結賬時總共花去了4433元。“但是我的咳嗽癥狀并沒有痊愈,我又轉到另一家醫院看中醫。”
疑問二 一天僅化驗就花800多元
“住院清單更是讓人覺得離譜。”陳伯說,他從10月28日~11月3日住院治療期間,藥品、治療費、住院床位費等所有費用加起來總共為4433.21元,第一天就花掉1251.27元,其中七項化驗就用去了852元,“這里究竟有多少項是必須做的呢?”記者從陳伯提供的每日住院清單上看到,陳伯住院首日分別做了細菌培養+藥敏檢查3次,每次費用為161元,總共用去了483元,大小便常規、生化28項總費用為241元,另外還有結核抗體、前白蛋白、轉鐵蛋白等,僅化驗費一項就收取了852元。對此,陳伯顯得非常納悶:當天他并沒有提供大小便化驗樣,大小便的樣是10月31日才提供的,卻出現在了首日的化驗單中。另外,是不是每個感冒咳嗽的病人都得做這些化驗,他對此感到懷疑。
就此,廣州一家醫院呼吸病專家認為,呼吸病人做大小便常規化驗顯得有些小題大做,醫生應當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做有利于診斷治療的化驗。
疑問三 從未吸氧何來每日吸氧費
陳伯說,從10月30日開始,醫院提供給他的“住院費用一日明細清單”中,“治療”一項中都有氧氣霧吸入,有時是2次,有時是3次,另外還有中心管道大流量吸氧費用,有時是2小時,有時是3小時。“住院的幾天里,我根本就沒有吸過中心管道氧氣,怎么會在清單上出現費用呢?”陳伯百思不得其解。
在陳伯提供的住院清單上,記者見到,從10月30日起,陳伯每天的中心管道大流量吸氧是2~3小時,每小時的費用是5.5元,4天的吸氧費用是60多元。
疑問四 一天竟打了45支抗生素?
住院沒治好看中醫40多元便痊愈
陳伯說,當初該院的診斷為“雙下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住院幾天但咳嗽癥狀未見痊愈,出院后,他又到一家省級醫院的中醫科看醫生,同樣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醫生開了“麻黃、陳皮、干姜”等十多種中藥共4副,連吃了4天之后,咳嗽癥狀便消失了,總共僅花了40多元錢。“住院治療平均每天費用738元,相差55倍。”陳伯說,現在都在說住院費的問題,其實問題出在弄虛作假,或是搞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更有甚者,還想方設法動手術。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我的清單上竟然出現一天用了45支力X汀針水的記錄。”陳伯說,從10月28日~11月1日,他每天都打兩次吊針,其中有一種叫力X汀的針水,每日清單上顯示,第四天用去了45支,花了1165元。他把情況跟兒子說明,兒子找了當事醫生要求重新核算費用,醫生稱是電腦出錯,才從用藥一欄中減掉了24支,扣減621元的費用。他認為,這完全是醫生弄虛作假被發現后搪塞的說法。
記者看到,陳伯的每日住院清單上顯示,10月28日力×汀數量為3支,29日為9支,30日為3支,31日則為45支,11月1日則顯示是“-24支”,金額注明減去621.60元,并未注明用去了多少支力X汀針水,11月2日為4支。按這樣計算,陳伯住院期間,僅此種針水,就得用去近2000元。
據了解,力X汀是一種主要用于治療感染的抗生素。廣州另一家大醫院的呼吸專家認為,如果病人咳嗽不是感染引起的,一般都不主張病人使用,因為抗生素在殺死病毒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滅人體內的正常細胞,因此,用法用量都得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使用,通常情況下,一天用量在2~3支之內,假若一天用量達到45支,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樣病人不但得不到治療,反而會失去性命。
專家建議
建立完整的診療規范是當務之急
應分類明確什么病人需要用什么藥,什么病人需要做什么檢查
據了解,如今廣州幾乎的大醫院都實行一日一清單制,但是不是這些做法就可讓患者明明白白地花錢住院呢?對此,廣州某大醫院的一位科室主任告訴記者,“一日一清單”里也難免有虛假成分,比如虛報治療難度、程序、次數等來提高收費,或者虛假用藥等,這其中有些藥品是醫生“搭便車”把別的藥開到病人的清單中去了,有的甚至是醫生把藥開到病人清單上之后,把實際的藥高價轉賣給別人,這樣來牟取私利。
有專家介紹,如今醫院的很多疾病都沒有一個診療規程,醫生要做什么檢查,全憑主診醫生說了算,醫院和醫院之間也是各自為政,沒有一個標準,而作為弱勢群體的老百姓,他們也無從查考,從而讓不良醫生開大處方亂做檢查留了空子。他建議,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確立一套完整的診療規范,“什么樣的病人需要用什么樣的藥?什么樣的病人需要做什么樣的檢查?應當按類別分別確立詳細、明確的診療規范,并向社會公開”。
據其介紹,目前有些國家已有這種規范,醫院超規范之外的不合理用藥、檢查所產生的費用,醫保機構可拒付。“天價住院費事件并非偶然,如果不從制度設計上解決問題,類似事情還會重演。”
質疑住院醫療亂收費
質疑1
為何檢查前不說明目的及費用?
王先生是一名高血壓病人,今年12月初突感血壓升高,住進了廣州某大醫院治療。住院期間,他做了心電圖、血常規、CT等檢查項目,但是醫生要做任何一項的檢查之前,都沒有事先告知,每次都懵懵懂懂地被護士叫去,等做了檢查之后,才知道檢查項目。
“既然病人花錢住院,他就有權去知道身體狀況,檢查是針對哪一項,這才是明明白白消費。”王先生說,住院期間,醫生對他進行抽血檢查,檢查項目共有幾十個指標,但是醫生并沒給他解釋檢查項目,結果花去一大筆檢查費后,他卻仍然對自已的血液是否正常一無所知,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醫生列出的檢查清單是針對何病癥,檢查要達到怎么樣的目的,相應的費用是多少,醫院都應該在建議病人做檢查前先說明。
質疑2
為何調整藥方不事先告知患者?
市民李先生日前因診斷出冠心病而入住廣州某醫院中醫科,可是入院的第一天,醫院發放給他的每日住院清單上顯示,藥費為100元,到了第二天,醫院遞給他的藥費清單上顯示的藥費卻是160元,他感到不解,護士則稱是藥方有調整,至于具體有何調整,護士表示不清楚。
“我感覺到每天吃的還是那些藥,可是第一天藥費為100元,第二天卻變成了160元。”李先生認為,醫生在調整之前,應及時告訴病人,尤其是調整后藥方的藥品價格,更應及時地告訴病人,不然醫院在藥方中做手腳多算藥費,病人也無從發覺。
質疑3
為何費用清單總讓市民看不懂?
小李是廣州某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今年9月份,他臀部上長了個小瘤子,于是便到廣州某醫院做手術。住了6天的醫院,總共花去了3000多元錢,瘤子是割掉了,可是打印出來的住院費用明細單,看起來卻是一頭霧水。
“里面既有手術費、藥費、護理費,也有護工費、棉簽費、一次注射器、透明敷料等幾十項收費項目,有些還用英文字母代替,根本就看不懂。”小李告訴記者,一些主要的藥品他記得是用了,可是棉簽、注射器這樣的小物件,雖說價格不高,幾角錢至幾元錢不等,如果醫院一天多給算上幾根,也有幾十元錢,十天八天下來,也是個不小的數目,無形中增加了病人的負擔。
質疑4
為何身體檢查非要住院才能做?
本身就在醫院當藥劑師的周先生,日前到廣州的某大醫院看望正在住院治療膽囊炎的朋友。據他說,他的朋友當初被那家醫院診斷為膽囊炎,并要他住院進行手術治療,可是住了兩天,醫生一直沒有給他做手術,也沒給他用藥,做的卻是血常規、肝功能、胸片、心電圖等檢查,直到第三天,醫生才正式給他手術。
“這些檢查可能都是手術前必要做的,但卻沒有必要住院來檢查。醫生明知道需要兩天時間做這些檢查,為何不檢查完了再住院呢?”周先生質疑說,現在基本上所有醫院都是先安排病人住院,然后安排住院檢查,最后才安排病人手術,如此做法,無形中就增加了病人的住院天數,也就增加了病人的費用。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