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鴻春面色紅潤,身體已完全恢復,他向記者展示獲得捐獻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時的照片 |
進京救人
“聽說咱們膠南小伙徐鴻春到北京捐獻了造血干細胞,請問他現在恢復得怎么樣了,捐獻造血干細胞會不會留下后遺癥?”近幾天,記者連續接到不少市民打來的咨詢電話,帶著這些疑問,前天上午,記者采訪了青島市第九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膠南市捐獻造血干細胞第一人———24歲的徐鴻春。
捐獻干細胞像獻血
前天上午9時,記者來到徐鴻春在王家石橋村的租住處,小伙子正在劈啞鈴,面色紅潤,臉上閃著汗珠。徐鴻春說:“11月31日那天,北京309醫院為我抽取了200毫升造血干細胞后,我躺在床上靜養了3天,緊張的心理慢慢消除了,感覺捐獻造血干細胞跟獻血差不太多。”12月4日,徐鴻春回到膠南大村鎮老家,一星期后他開始每天清晨起來慢跑。12月23日后,自覺已經完全恢復的徐鴻春像往常一樣做舉啞鈴等劇烈運動。12月26日,徐鴻春回到膠南市某箱包廠開始工作。
小伙獻血已有六次
膠南市血站的黃站長告訴記者,徐鴻春從2002年至今,每半年就獻一次血,目前已經獻血6次,獻血量達到2400毫升。2003年9月23日,他第三次獻血時,填寫了《志愿捐獻者登記表》并抽取了血樣。
“以前我有流鼻血的毛病,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治好,可是獻血以后,我就再也沒流過鼻血。”徐鴻春笑著對記者說。
進京前沒敢見母親
今年9月份,中華骨髓庫通知小徐,說他的造血干細胞和北京36歲的白血病患者馮亮配型成功,徐鴻春非常興奮。可是,母親卻擔心兒子會留下后遺癥,怕娶不到媳婦。去北京之前,小徐沒回家向母親告別。“如果當時我回家的話,母親肯定得哭著挽留我,那樣我心里會很難受,所以才決定回來再跟老人慢慢解釋。”徐鴻春說,在踏上飛機的那一刻,他哭了。哥哥問他有什么話,他說:“我就希望母親能理解我。”小徐走后,哥哥專門找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第一人”孫偉的資料,告訴母親孫偉如今不僅有了幸福的小家庭,還有了一個4歲的小寶寶,終于解開了母親心上的疙瘩。
12月4日,小徐回到膠南,當他看到人群中有母親在微笑著迎接他時,他又一次哭了。(趙玉勛 攝影報道)
鏈接·專家
捐獻干細胞沒有后遺癥
據膠南市血站工作人員介紹,從2002年到現在,膠南市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人已有1300多名,徐鴻春赴京捐獻造血干細胞順利歸來后,僅半個月就有20多人報名。造血干細胞抽取后可以自行再生,捐獻人經過調養后身體會很快恢復,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
鏈接·北京
受捐人近日走出無菌室
記者昨日打電話聯系了北京309醫院的呂大夫,得知受捐人馮亮現在恢復情況十分理想,將在元旦前后走出無菌室。馮亮說,他出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給徐鴻春打電話,感謝他的救命之恩。“我到現在還不知道馮亮長什么樣,也希望早日見到他。”徐鴻春笑著對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