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是發現問題的“重災區”
昨日,浙江省審計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岑國榮宣布,該省審計機關已“全面完成2005年計劃工作任務”,據統計,2005年度該省共完
成審計單位4733個,查出各類違規金額129.45億元,損失浪費金額2.08億元。其中,向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移送案件和事項73件,移送涉案人員106人、涉案金額1.49億元;已立案處理43件,追究刑事責任15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6人。
岑國榮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此次審計項目主要遵循“3+1”原則,即審計內容包括財政財務審計、投資項目審計、國有企業審計和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4個方面。岑國榮認為,從審計的情況來看,接受審計的單位或個人整體情況良好,但部分單位的不規范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審計結果顯示,在上述四項審計內容中,“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是發現問題的“重災區”——2005年,浙江省審計廳共對該省1146家單位的1367名領導干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查處違規金額54.18億元,管理不規范金額102.76億元,損失浪費金額0.19億元。相比而言,該領域違規資金所占比例較大。
財政財務審計也是該次審計的重頭戲。這一內容中,該省重點對衢州等12市縣2003年至2004年國有土地及土地出讓金管理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檢查,共調查各級國土部門、財政部門和開發區(園區)等98家單位,并延伸調查相關企事業單位84家,調查總金額330.97億元,查出各類違紀違規金額28.56億元。
“國土資金專項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是擅自減免、擠占、挪用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收儲行為存在不規范現象;部分土地征而未用等!贬瘒鴺s表示,目前該省已經出臺專門的土地儲備管理辦法,被調查的市縣正在“糾正問題,積極整改”。
此外,國有企業的保值增值和內控制度的建設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岑國榮認為,這些問題已經使得該類企業整體運營情況不容樂觀,資產運營存在一定隱患。該項內容審計結果也顯示,該省2005年共審計國有企業283家,查出違規金額7.88億元,管理不規范金額56.24億元。
上述違紀違規行為已引起浙江省政府的重視,相關部門也開始督促有關部門認真整改。浙江省審計廳相關人士昨日透露,此前該省在國內首次公開披露的我國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硬傷”的情況,即該政策客觀上為企業制造“鉆空子”的空間,致使國家稅款大幅流失,并造成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已引起多方關注。該人士稱,“近日,國務院已經專門就此下發了文件,對再就業政策進行了調整,基本杜絕了不公平現象發生的可能性”。
岑國榮也透露該省2006年審計工作的重點,他表示,將“重點揭露和反映由于行政權力失控或不作為、亂作為造成的公共資源配置不當、管理不善、利用率低下等問題;重點披露由于體制不順、職責不清造成的行政成本高、資源浪費大、行政效率低的問題;重點分析和評價由于體制缺陷、管理缺損所導致的影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薄 ”緢笥浾
宗新建 發自杭州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