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執法人員在油條攤點檢查攤主所用的炸油 |
昨天清晨,衛生
執法人員突擊檢查了34家早餐油條加工點,結果油條攤使用的油全都“身份”不明,攤主現場無法提供衛生合格證明。這油條還敢吃嗎?一些接受記者調查的市民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昨天,執法人員兵分四路,檢查了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四區的34家早餐油條加工點。結果讓人心驚:一半油條加工點現場不能出示衛生許可證,許多加工點只是掛靠在臨街飯店,自己則未辦理任何經營證件;半數以上的從業人員不能出示有效的健康培訓合格證明;現場加工場所衛生狀況差,半數多的加工現場為露天、半露天加工;所用的油及其他食品原料均未索證,不能提供有效的衛生合格證明;所有油條加工點不能提供食品包裝袋的有效衛生檢驗合格證明。
執法人員當場處罰了20家問題較多的油條攤點,并將進一步追查散裝油的來源。在檢查中,執法人員采集面團、油條樣品34份,送實驗室進行相關指標的化驗,化驗結果出來后將向社會公布,并嚴厲查處存在問題的攤點。(記者
聶向鋒 攝影報道)
該不該“拯救”油條?
“你平時還吃油條嗎?”昨天下午,記者就這一問題隨機調查了10名市民。絕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市民告訴記者,他們喜歡油條的口味,一段時間不吃甚至會“流口水”,但油條這種傳統食品現在出現的衛生問題,實在讓人不放心。
另外,據海慈醫院的營養專家介紹,油炸食品是健康“殺手”,大量食用會影響兒童的智力、身高發育,并帶來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富貴病”。特別是一些不潔油條違規添加蓬松劑,或者用油不潔,市民更應該少吃。專家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周食用油條不宜超過2次,每次食用量不超過2兩。
該不該“拯救”油條?如何“拯救”?如果你想發表意見,請撥早報服務熱線82881515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