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民營及中小企業是對外投資的重要力量,我市鼓勵企業“走出去”發展外向型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果。記者從市經貿委中小企業發展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0多家民營企業的2000多個項目,利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47家民營企業在4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5
6個投資項目和分支機構,成為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橋頭堡。
今年,我市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民營經濟外經貿發展的意見》,加大對民營企業外貿出口、外貿專項貸款、到國外境外投資辦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民營經濟外向型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民營企業近3000家。同時,支持有競爭實力的企業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技術合作等國際貿易,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今年,共有14家民營企業中的17個項目,在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貿易公司和辦事機構。涌現出像金王、國人(GREN)等跨國公司。
業內人士介紹,以往大家普遍認為“走出去”是大型企業的事兒,因為他們實力強,而國際經驗證明,大企業和中小企業都可以“走出去”,只是方式不同,項目性質和規模不同。在我國,民營及中小企業近年逐步成為跨國經營的主力軍。小民營照樣能把跨國經營做大做強。資料顯示,目前即便是英、法這樣的發達國家,中小企業走出去也占相當大的比例,是對外投資的主力軍。
我市外向型民營企業盡管在數量上還沒有形成規模,但是在質量上以及發展潛力上態勢喜人。從全國來看,走出去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研發水平低,缺少品牌效應等先天不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中小企業大都規模小,資金力量薄弱,人才儲備少,在產品和市場研發上投入很少,造成了為數不少的中小企業缺少自己的品牌,多為貼牌生產、來樣生產或定牌生產,利潤低,很難建立起自己的產品形象,成了廉價的生產加工基地。但是我市走出去的企業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自主品牌建設,金王、國人(GREN)等紛紛在國外注冊公司,注重本土化經營,同時用全球的眼光發展跨國經營,吸納世界同行業的優秀人才。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國家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明年將啟動,重點之一就是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走出去,爭取到境內外上市。我市也將培育一批有潛力的企業,繼續實施“走出去”工程,讓青島中小企業做大跨國經營,使企業成為世界了解青島的最直接窗口。
(本報記者 劉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