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后一個建筑工地上,小王在認真地捆扎著鋼筋———絲毫沒有年關將至對工資能否到手的擔心與惶恐。這個從河南來的小伙子說,他現在就想多干點活,好讓過年回家時的口袋再鼓一點。
小王的坦然,在
青島不是特例。從去年初開始,市建委建管局對工程建設管理進行的一系列全方位的變革,已經使整個行業管理水平、運行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
———率先在全國推出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實現了工程管理模式的革命性變化,像建筑工人工資拖欠這類困擾行業發展的痼疾已然在體制、機制層面上得到根本性解決;
———率先在全國推出GIS工程監管系統,實現了對全市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在建工程各類信息的集成式管理和動態式監控;
———率先在全國推出工程質量盲樣檢測,檢測數據通過網絡即時上傳,自動采集;
———率先在全省推廣工程量清單招標和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構筑起全市均衡發展的工程招投標陽光交易平臺;
———率先在全省同行業中推出“建管便民e路通”政務服務品牌,實現了服務理念的躍升;
———率先在全省同行業中全面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透過這些標志性的節點,人們體味到的是2005年青島建管行業的管理者那激情四溢的創新沖動,人們感受到的是整個行業在創新變革之下產生的充滿神奇的變化。
銳意創新,實現施工現場管理模式新跨越
步入2005年,針對行業中存在的諸多頑癥,市建委建管局在探討,能否通過一種規范化的制度性安排,從根本上給予解決,從而擺脫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
本著這一思路,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他們打破常規,勇于創新,用心實踐,于去年3月份推出國內第一部《建筑施工現場管理標準》,由此拉開了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根本性變革的序幕———
管理理念人本化。按照《標準》要求,施工現場工人宿舍、食堂、淋浴房、娛樂室、廁所等進行標準化建設,從根本上改善了建筑工人的工作生活條件;“工地就是一個家,健康安全靠大家”等人性化用語隨處可見,彰顯出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
現場環境秩序化。對施工現場“人、機、料”等要素進行有序管理,同時進行硬化、綠化、美化。彩繪的圍墻,整潔的工地,優美的環境,處處洋溢著標準化管理的魅力。
管理流程程序化。將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工程質量、隊伍管理、工程監理、合同履行”六大要素有機整合,再造管理流程,把科學管理細化到施工的每個環節。
監控手段數字化。在施工現場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主管部門、建筑企業、施工現場“三位一體”的聯動式監控,既增強了企業的自控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政府的監管效能;自主研發的施工現場信息管理系統,將工程建設的各類信息,及時錄入數據庫,實現了管理的數字化。
通過推廣標準化管理,青島工程質量穩步提升,到目前為止施工現場未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特別是在臺風等災害性天氣襲來時,全市3000多個建筑工地、6000多臺塔吊,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青島的這一創舉得到了全行業的高度認可。去年5月19日,省建設廳批準該《標準》為全省行業標準,建設部予以備案;8月12日,建設部在青島召開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現場會,向全國推廣青島的做法;12月26日,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建設部再次表示:“青島這一做法,創新性好,前瞻性強,遠景潛力大,值得在全國推廣”。
正本清源,構筑工程招標投標交易市場新格局
城市的快速發展,為建筑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奧運場館、城市快速路、隨處可見的房地產開發……這些改寫青島城市形象的建設項目,在給行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對工程建設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工程交易環境,成為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市建委建管局下決心從源頭入手,全力打造陽光交易平臺。
統一硬件建設標準。去年,他們投資1460多萬元,對招投標硬件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將投標企業與評標專家有效隔離;運用先進的高科技監控手段,對評標過程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監控,避免了私下交易行為的發生;以市區交易市場為樣板,各區市對招投標交易市場進行同步升級改造。
統一交易市場規則。推出工程量清單招標和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采用合理低價中標,形成全市統一的招投標交易氛圍,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和政府的投資效益;完善招投標工作規則,增加投標企業入圍量,加大審核把關力度,實現優中選優。
統一全市網絡管理。各區市使用統一的招投標評標輔助系統,實現了信息同步傳遞,資源無償共享,網上跟蹤監督。招投標各個環節均實現了網上操作;企業通過“建管網”自主了解有關信息,自主決定投標行為,有效地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
打造品牌,實現電子政務水平新嬗變
適度超前構筑電子政務平臺,從而實現管理手段的創新,是市建委建管局在管理創新上的又一創舉。
通過近三年的努力,市建委的政務辦理大廳已經實現了從“一站式”到“一卡式”再到“一網式”的三次跨越,在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時,更提升了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最初,從繳費到施工許可需要一個多月時間,后來變為限定在幾個工作日內完成,到現在發展為即收即辦。
盡管如此,市建委建管局仍不滿足。去年6月份,他們又推出了網上辦公電子簽名。過去,為辦理一個項目,企業之間需要蓋12個公章,相互間往返10多次。現在,只需在網上點擊鼠標即可辦成。目前,全市工程建設網上辦理事項已達65%以上;去年9月份推出的“建管便民e路通”政務服務品牌,已成為全行業學習的榜樣。
為進一步提升工程監管水平,去年8月,市建委建管局又成功地研發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以工程監管為主要內容、功能更強大的工程監管GIS數字系統,電子政務又一次實現了質的飛躍。
GIS系統集合了工程監管方面的各類信息,能形象直觀地反映工程施工、商品混凝土生產、質量安全監管等動態情況,實現了檢測試驗室視頻連接和檢驗結果即時上傳,杜絕了虛假檢測報告。這一系統具有工程信息查詢、統計和分析等強大功能,而且只要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個無線上網卡,就可臨時建成一個工作平臺,對全市現場施工情況進行即時查詢和監控,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預控防范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苦練內功,塑造工程建設管理隊伍新形象
在用技術手段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為了適應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市建委建管局對管理者自身能力的提升也相當重視。去年以來,以“打基礎、練內功”為重點,他們著力提高干部職工的“四種能力”:
提高管理能力。在建管局進行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組織干部深入企業、工地,進行熱點難點問題調研;開展專業技術大比武活動,通過采取為期一年的工程管理專業培訓、定期組織專家輔導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管理者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
提高服務能力。通過開展“三送三請”、“讓微笑發自內心,讓滿意來自群眾”等活動,體現服務宗旨;通過采取“對重大工程項目提前介入”、“為大企業開展直通車服務”等措施,實現了服務理念、服務方式的根本轉變。
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激發干部職工的創新活力和參與管理、決策的積極性,讓干部職工在提出思路和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創新性,在開展獻“金點子”活動中展現創新能力。
提高聯動能力。在全局廣泛開展了“構建和諧單位”活動,強化團隊意識;工作組下到一線,全面收集信息,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聯動快速反應機制,尤其是在防汛防臺風等工作中,全局統一調配力量,統一部署行動,聯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工程建設管理的這些創新之舉,帶來的是全市建筑行業更為健康、快速的發展。據對去年前三季度的統計,全市完成建筑業施工產值128億元,同比增長18.8%;累計施工面積2936.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建筑業已成為青島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本報記者
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