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大學未開女紅課
在上海,為了讓女人更“女人”,有的大學專門為女生開設了針織、廚藝等女紅課;在省城濟南有沒有大學開設類似的女紅課呢?對開設女紅課市民又是怎樣看的呢?
近日,記者對省城部分30歲以下的女性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與35歲以上的女性相比,30歲以下
的女性在言行舉止上更大膽,但在廚藝、針線活、刺繡和操持家務這些傳統女人的長項上卻有著明顯的退化。省城的不少女性在周圍的人群中人緣也許很好,但就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妻子:固執,任性,不會燒可口的飯菜,更別說針織、刺繡了。
在省城大部分家庭中,都是男人和女人一起商量著洗衣、炒菜、做飯,接送孩子、給孩子輔導功課;但在少數家庭中,這些事卻全部都包到了男人的身上。現在社會中少數男性成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記者從濟南市反家庭暴力庇護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平均每月有近20人因家庭暴力而前來尋求庇護或咨詢,這些人中有一部分竟然還是男性。不少長期受女人“壓迫”的男性甚至還呼吁設立“男人節”。
既然這樣,在省城濟南有沒有出現專門給女生開的針織、刺繡和廚藝的女紅課呢?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省城各大高校都沒開女紅課,他們認為暫時沒有開女紅課的必要,近期也沒有開女紅課計劃。
半數省城人贊成女紅教育
記者粗略瀏覽了一下國內各大門戶網站上的征婚啟事,不少男性征婚時都明確提到,要找一位完美女人。什么樣的女性才是完美女人?不少網友認為,氣質高雅、容貌美麗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好傳統女性角色,要溫柔體貼、善解人意。
不少網友表示,在現今社會男女之間的分工越來越趨于合理,兩性之間的工作差別越來越小,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但中國女性的部分傳統美德卻有流失的可能,所以支持大學進行針織、刺繡、廚藝等女紅教育,以便塑造更加完美的女人。
對此,省城市民是怎樣看的呢?他們是否也覺得應該為大學女生開設女紅課呢?記者對30名市民進行了隨機調查,結果發現,14名被調查者贊同學校開設女紅課,在這些贊同者中,10名為男性。贊同者認為,新時代的女人追求時尚、追求個性本來無可厚非,但追求也要有一個度,超過這個度之后,就是真的有點“野蠻”了。這些贊同者還認為,現在對女人進行女紅教育,其實是對她們的一種愛護。時尚的女人也要結婚,也要建立家庭,也要養老育小,成家后肯定會遇到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如果年輕的時候只顧時尚,而忽略了對家庭責任的培養,將來可能會給家庭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學校通過合適的方式對女生進行女紅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但也有13名被調查者明確表示反對,其中有9位是女性。這些反對者認為,現在的社會對女性要求得太多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這是“大男子主義”的體現,也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在這個競爭的社會,女人做事本來就比男人艱難,得到同樣的回報,要比男人多付出很多,男人更應該多理解和支持女人。
專家說法
女紅教育未必培養完美女人
山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劉老師認為,“完美女人”教育有違大學精神,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應該從傳統的相夫教子中走出來,在社會上謀求更多施展才華的舞臺,但由于歷史的慣性,一些人還認為,女性不僅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而且還要兼備賢惠、溫柔的傳統,這對女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大學再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就顯得有些不大妥當了。
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的張瑜老師也認為,針織、刺繡和廚藝等女紅的培訓,未必能培訓出完美女人。根據媒體的報道,有理由擔心這種培訓成為女性的枷鎖,讓接受培訓的女性都認為相夫教子、任勞任怨是必備的一種美德,從而減少對社會的參與程度,這對女性本身和社會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不過,山東大學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資深教授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由于性別的因素,大學女生踏入社會后,除了正常工作外,還要成為人妻、人媳和人母,對女性來說,除了工作之外,還要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這也是自身能力的一種體現。
再者,現今社會雖然一直在強調男女平等,但男女平等并不等于不分性別,男人和女人還都應該根據自己生理的特征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有些工作男人做可能更好一些,有些工作女性做可能更好一些,這是社會根據性別不同而形成的一種“天然分工”,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然規律。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更多地體現在觀念上,但前提是尊重性別差異。
山東大學張正教授也表示,大學進行“完美女人教育”的出發點并非錯誤,但如果從發展個性上來說,女紅教育不應該僅僅限于女人,男人也一樣可以學。但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愛好順其自然,遵循天性和個人愛好發展,兩口子相互協調好,該誰下廚,誰刺繡,誰管理孩子,那就因人而異了。
正方:
女人,還是“女人”點好
陳麗(女,67歲,退休干部):我有點看不慣現在的女孩子,現在很多女人不會做飯、不會做針線活,將來怎么獨立生活,總不能一直在飯店里吃飯吧?總不能靠老人一輩子吧?我覺得確實應該給女孩子進行一些傳統美德的教育了。
李丞(男,44歲,公務員):無論時代發展到任何時候,男女之間的差距是很難消除的,特別是在社會分工上,肯定不能達到完全的平等。
劉慶端(男,38歲,公司經理):女人能連續出差嗎?女人能上山砸石頭嗎?女人能干得了重體力活嗎?世界上有男人和女人,有分工就有差別。我個人認為,女人還是“女人”點好,如果女人老是想干男人所干的事,那她失去的或犧牲的可能不僅僅是幸福。
反方:
女紅教育有性別歧視之嫌
孫燕燕(女,28歲,白領):我不贊成對女性進行完美女人的培訓,現在都什么社會了,還搞這種東西,這完全是一種性別歧視。這種培訓只適合培養優秀合格的保姆,很難培養出性格和人格都完善的完美女人來。
李博文(男,大學教授):學校開女紅課,充其量只能教會女性一些技術,而無法教會她們怎樣做一個有氣質有品位的完美女人,因為真正的“女人味”是教不出來的,而是個人的修養與大環境相結合后,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的。(記者
常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