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中山路迫切需要“文化包裝”。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參與制定并提交市南區政府的《中山路旅游商貿區精神文明建設工程規劃》,提出中山路不僅需要“旅游領銜”、“商業再造”、“經濟轉型”,同時要找到一條“歷史文化地標”。 王鐸認為,百年中山路在歷史上經
歷了3個“文化概念”發展階段,一是“歷史節點”概念,二是“線型概念”,三是現在正在著手打造的“區域概念”。中山路的“文化地標”首先要打造這一區域的重大節會節慶理念,將“一島”(小青島)、“一橋”(棧橋)、“一灘”(前海海灘)、“一灣”(青島灣)、“一廟”(天后宮)、“一路”(中山路)的歷史文化資源整合起來,進行節慶文化再造。 王鐸說,中山路旅游商貿區具體的“文化地標”包括:歷史文化名城、紀念性標志、老字號、媽祖文化、特色專業街、漁家飲食文化、里院文化等。(記者李樹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