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下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長聚參加了市南區代表團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審議,與代表們共商青島發展大計。
在審議中,代表們暢所欲言,在高度評價《政府工作報告》的同時,就我市“十一五”時期如何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提出了意見和
建議。辛華龍代表建議,要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特別要加大對海上基礎設施的投入。郭少泉代表建議,實現科學發展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譚澤代表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力度。
在認真聽取了代表們的意見和建議后,徐長聚指出,夏耕市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系統全面、內容充實、簡明扼要、很有特點。過去五年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快,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生活水平改善大,政府執政理念和職能作風轉變多,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好,這為我市“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政府工作報告》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青島發展實際和人民群眾意愿出發,規劃未來五年和2006年我市的發展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切實可行、措施有力。
徐長聚強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我市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要突出把握好三個方面。一要非常明確、自覺、集中地思考、研究如何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要堅持把發展放在首位,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大代表要通過本次會議和今后的工作,為青島更快更好的發展多出主意、多想辦法、多獻計策。二要在發展過程中更多更實地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使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發展成果。要進一步加大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力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是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要加強自身建設,促進自身發展。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工作素質和能力,在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張玉)
本報訊 昨日下午,市委副書記王文華在參加市南代表團一組審議時指出,各區市要按照我市“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和2006年工作部署,結合區域實際,大力發展區域經濟,不斷壯大城區核心競爭力。同時要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趙高潮、張正斌、王慶和、王清印、郄晉生、孔慶春等代表先后發言。大家高度評價和肯定了夏耕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及“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認為成績總結得實事求是,對影響未來青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問題查找清楚、分析透徹,提出的對策和目標任務科學客觀,具有極強的操作性。
在聽取代表們的發言后,王文華說,“十五”的輝煌成就來之不易,是全市干部群眾辛勤努力的結果。這些璀璨的成績為“十一五”及其開局之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區市要結合規劃和2006年政府工作部署,在堅持科學發展的前提下,圍繞區域實際和特點,抓重點,克難點,研究科學的發展對策。通過加大自主創新步伐、發展旅游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實現區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王文華指出,在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要注重解決住房、工資福利、生活環境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最直接的、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同時要通過加快經濟發展,推動科、教、文、體、衛等社會公共事業的快速發展,全面提升人文素質和文明程度,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本報記者 霍峰)
本報訊 昨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張若飛在城陽區代表團參加了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審議。他指出,站在新的起點,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自主創新,扎實苦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審議中,代表們認為,夏耕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地總結了“十五”期間所取得的各項成績,并為青島“十一五”發展提出了指導方針和目標任務,確定了2006年的主要工作,為加快發展大青島勾劃了宏偉的藍圖。
張若飛說,夏耕市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客觀全面、實事求是地總結了五年來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我市在加快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十五”期間的五年,是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五年,是城市建設發生巨大變化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很快的五年。他指出,報告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科學發展觀,體現了和諧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體現了關心和促進人民生活的理念。
張若飛說,2006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起步之年,也是青島發展的關鍵一年。站在新的起點,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自主創新,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分配資源,始終以加快發展為前提,集中合力,千方百計地抓好大項目,將有限的資源用于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隋峻)
本報訊 昨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崔錫柱在膠州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回顧“十五”輝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發展藍圖,共商青島發展大計。
代表們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五”期間我市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李皓、曹友強、張樹山等代表暢談了“十五”期間農村經濟、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崔錫柱說,“十五”時期是建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好時期,2005年又是“十五”期間發展最快的一年,各項事業都遇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從“十五”的發展來看,我市經濟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調整,機械制造業有了突破性進展,港口、物流、旅游等特色經濟加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尤其是郊區五市的經濟總量已占到全市的50%,縣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已超過了市區;“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大城市發展戰略全面實施,城市大框架基本建立起來,為“十一五”更快更好地發展奠定了基礎。
崔錫柱指出,“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面對新起點,我們面臨的任務仍然艱巨。要圍繞建設全國重點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標,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落腳點,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要進一步節約資源,將環境保護和節約型社會建設貫徹到“十一五”開局的戰略規劃中,促進循環經濟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農村工作,崔錫柱還指出,“十一五”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時期,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實施城鄉互動戰略。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工程,建立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促進郊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