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人士6日說,日本計劃在2006財政年度內再發射兩顆間諜衛星。如果計劃能順利實施,加上此前發射升空的另外兩顆間諜衛星,日本將建成一個初具規模的間諜衛星網,在一定程度上擁有獨立的全球情報搜集能力。提升情報搜集能力 日本共同社7日報道說,日本政府打算在截至
2007年3月31日的2006財政年度內發射這兩顆間諜衛星。為此,日本政府已經在2006財年財政預算中為發射行動撥款610億日元(約合5.28億美元),為維持間諜衛星運行撥款790億日元(6.84億美元)。 兩顆新衛星成功進入太空后,將大幅提升日本間諜衛星網的情報搜集能力,從每兩天對世界任何地點拍攝一次,增加到每天拍攝一次。
2003年3月,日本用本國研制的H-2A型運載火箭把一顆普通光學衛星和一顆電子雷達衛星送入軌道。
2003年5月27日,這兩顆衛星開始發回照片。位于北海道苫小牧市、茨城縣北浦町和鹿兒島縣阿久根市的3個地面站負責接收圖像信息,最后匯集到日本內閣衛星情報中心進行解析。
此后,日本又于2003年11月發射兩顆間諜衛星,但發射失敗,日本建立情報系統的努力遭遇重挫。一直不滿分辨率不足
日本2003年發射的光學偵察衛星搭載有數碼相機,所拍攝照片的分辨率可以識別地面上1米見方的物體;另一顆雷達衛星裝有合成孔徑雷達,可發射電磁波,然后把地面上反射回來的信號合成黑白圖像,分辨率也只有1米。
而這樣的分辨率尚不足以讓人們判斷出地面車輛種類和掌握其他情報細節,日本方面對此一直不滿。
為加強情報能力,2005年12月中旬,以前防衛廳長官石破茂為首的一些人成立了“有關于日本安全保障的宇宙利用研討會”。該研討會的目標是,改變有關宇宙和平利用的國會決議,放寬對防衛廳使用衛星的限制。
執政的自民黨也公開打著“與世界潮流接軌”的旗號要求放寬有關限制。日本《讀賣新聞》今年1月6日報道說,自民黨政務調查會的宇宙開發特別委員會自1月起,將對和平利用太空的問題進行集中審議,并將于今年夏天以政務調查會的名義向政府提出修改建議。正在研發新一代衛星
至今,日本在發射和維持間諜衛星運轉方面已累計投入4440億日元(38.5億美元)。
2003年發射的兩顆衛星和計劃2006財年內發射的兩顆衛星都屬于日本自己研制的第2代間諜衛星,重量在2噸左右。
日本目前還在研制體積更小,分辨率更高的第3代和第4代間諜衛星。其中,第3代衛星計劃于2009財年內發射,分辨率預計將達到50厘米,但與美國間諜衛星15厘米的分辨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據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新聞解讀
衛星盯防周邊國家
到目前為止,日本情報部門所需要的衛星照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美國。而美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對日本總是留一手。日本只能購買美國商業衛星照片,花錢不說,得到照片需要一兩個月時間,而且對照片的選擇很容易暴露意圖。日本有了自己的間諜衛星之后,可以不再受制于人。
不過,這樣的想法不便于明說。因此,在談到建立獨立間諜衛星網的目的時,日本政府總是拿朝鮮說事,把矛頭指向朝鮮導彈和核設施。其實誰都能看出,朝鮮只不過是日本試圖走上“軍事大國”之路的借口而已。實際上,日本間諜衛星除了盯防朝鮮之外,其他周邊國家也是重點對象,這一點不言而喻。據新華社